紳士大哥:創造豬肉佬傳奇的市場神技與功虧一簣的死因

A+A-
圖片來源:waiwai608/Facebook

很多人到今天仍然覺得一位「豬肉佬」能捲起一陣熱潮是不可思議。然而從市場學角度看,這其實需要稱讚製造這陣熱潮的幕後團隊,因為他們的確成功地「造了星」。要不是整件事背後的客戶聲名問題,豬肉佬可能就此星途一帆風順。

在 2022 年的今日,相信已經再不會有太多人懷疑網絡紅人的影響力,無論是香港喜歡用的「KOL」,或者外國較常見的「Influencer」,因為傳統大眾傳媒的觀眾群早已習慣將視線轉移到這些小規模媒體身上,令到整個媒體生態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概 10 多年前興起 KOL 時,不少廣告商對於他們幾乎可以說是嗤之以鼻,到今天客戶們都把一些 KOL 捧到上天,是因為他們憑著較為親和及入屋的姿態,於推銷貨品上的成效有目共睹。在成本與收益的衡量下,廣告商都變得非常樂意與這些 KOL 合作。

然而自由社會有趣的地方就在於,這種差距會經時間慢慢收窄。原本廣告預算遠遠低於傳統傳媒的 KOL 在得到更多的支持後,其廣告費用的升幅也可以相當驚人。

由於業務上需要,我時常和相關的 KOL 合作,曾經某些合作提案,對方的收費已經可以達到 6 位數字,比得上有規模的傳統廣告企劃。一個有影響力的 KOL 所擁有的市場價值可想而知。

這時候思考自己創造一個 KOL 來幫助公司業務營運的想法,已經說不上是甚麼突破性的思維,而是很多公司都想嘗試這個方向。「豬肉佬」明顯就是一次開頭開得很成功的例子。

在零售集團的資金支持下,加上幕後團隊的包裝手法,成功在網絡上創造了一個現象。從一個專業市場人員的角度看,由起初找特約演員參與營造氣氛,到網絡水軍營造口耳相傳的效果,到主角「豬肉佬」面對群眾時明顯受過訓練的專業表現,每個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到風潮慢慢成形,除了原本收錢的臨記之外,更多「Organic」參與者加入,不論是投入的支持者,又或是在社交媒體上留言、分享、傳閱的人,都有份托起了這個原本無一物的人物。

這時候幕後團隊的基本任務已經完美地達到了,並可以開展整個計劃的第二步,就是「豬肉佬」開始建立他的各個社交頻道,而這個才是真正可以為投資者帶來利益的環節。在那些頻道節目中硬銷或軟銷各種產品,給零售集團帶來廣告效益的同時,因為「豬肉佬」本來就是自己員工,既省卻了廣告費用,也不用花唇舌去和 KOL 打關係,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更加超額完成的,相信幕後團隊都未必會想像到,竟然在自家產品營銷項目上還未正式開始時,竟然已經有觸角敏銳的廣告代理找上門,與「豬肉佬」展開其他品牌的合作。這個始料未及的收入銀碼大小還是其次,令「豬肉佬」的可能性被一下子放大了才更為值錢。

因為如果「豬肉佬」的頻道一直都只介紹自己公司的產品,他的發展始終也會被局限於街市食品的範疇。一旦有了波鞋廣告,那麼他為甚麼不可以接汽車、電腦遊戲、樓盤等任何類型的廣告?

時勢造英雄,團隊的努力令他們創造一個比設想更巨大的成功可能,從市場學的角度看,這絕對值得拍掌欣賞的。

只可惜現今網絡腳印太難掩飾,在「豬肉佬」正式宣傳推出頻道的同時,其背後的集團亦被曝光。因為經營手法不被欣賞,與社會現時對於企業良心要求極高的氣氛有所違背,如果用「化為烏有」來形容團隊的努力也許太過極端,不過事實也相差無幾了。

明明形勢大好的「豬肉佬」,又極速成了負面度爆燈的 Meme,非得繼續靠那班收錢的臨記去充撐場面不可。也不只是南柯一夢,起碼花生的銷量是有被刺激過的,只希望建華沒入太多貨。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現在棲身於香港英國兩地,為求打開雙眼看清世界。雖然嘴賤,仍想將所知所想無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