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10 月 13 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出席戴卓爾夫人的 80 歲生日派對。 圖片來源:Bruno Vincent/Getty Images

大清國的君臣遲至最後階段才開始討論君主立憲,但是一個有數千年漫長專制歷史的國家,要明白君主立憲的意義,當然是非常困難。

在創立君主立憲制的英國,這件事並沒有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可以說只是一種意會。民選政府雖然掌權,其實又是代君主行使權力,君主與國會之間有一種微妙默契。

一般都以,君主立憲制是君主交出權力,升格為國家象徵,即所謂虛君,在當今時代甚至變成國家的吉祥物,彷佛甚麼親善大使之類的角色 —— 這是太小看君主的存在和地位,甚至包括整個君主制的歷史。

80 年代戴卓爾夫人主政時期,這位鐵娘子首相與伊利沙伯女王的關係,可說是為君主立憲制寫下了一個頗完美的注解。

眾所周知,戴卓爾夫人個性強勢,行事亦然。當時許多人開玩笑,在她的内閣之中,她才是最 Man 的一個。而且,戴卓爾夫人的外表打扮也十分高貴,在不明就裡的外人看來,若誤以她才是英國女王,一點也不意外。這次澳洲電視台轉播英國國葬,電視主播認不出年輕的新首相 —— 卓慧思,介紹她入場時,便說她大概是一個 Minor Royal。

簡單而言,戴卓爾夫人的氣勢,使她隱然化身為一個政壇女王,而且是一個有實權的女王,可是這樣一來,置真正的女王於何地呢?當時的英國政界和傳媒不免竊竊私語,抱有一種看好戲的心態。

戴卓爾夫人怎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微妙内情呢?也許正因如此,她對女王的態度更為謹慎,格外敬重,乃至於她受邀去女王最私人的別墅聚會時,眼睜睜看著對方以女主人的身份,給她斟茶,簡直如坐針氈。

1982 年春天,阿根廷入侵福克蘭島,戴卓爾夫人發動反擊戰,捍衛領土。這是不是也符合女王的旨意?沒人知道,但女王可以做的是讓所有人都覺得師出有名;不但如此,女王的次子安德魯王子,身飛行員親身上陣,女王對首相身體力行的支持,使得戴卓爾夫人人氣大升。然而這場仗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美國。

英國在南美洲沒有勢力,當時還值冷戰期間,美國並不想刺激南美洲的共產主義,威脅到家門口,即使列根總統與戴卓爾夫人惺惺相識,對於要不要以行動支持英國,一直支吾以對。

此時女王又再出手,邀請列根來溫莎城堡做客,還與她一起騎馬。列根在日記中回憶,這次做客的體會如入童話之境,他完全被這裡古典優雅的一切所迷住。當然,這場仗的結果也證明了這次做客的效果。英軍凱旋歸國舉行盛大典禮,而公開接受這份榮耀的是戴卓爾夫人。

戴卓爾夫人當政時遭到最多人抨擊的是處理礦工罷工,都説她冷酷無情,1986 年 7 月「星期日泰晤士報」爆料 Queen dismayed by “uncaring” Thatcher,消息來源是女王的新聞秘書 Michael Shea。

頭版標題這幾個字,使一向看來無堅不摧的戴卓爾夫人極度受傷,她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就是讓公眾以為她與女王不合,甚至她居然冒犯女王。

戴卓爾夫人一度士氣低落,她的内閣幾乎有目共睹;但是沒有人看到的是,女王也同樣深受打擊,據瑪嘉烈公主說,自己平生只見伊利沙伯女王哭過一次,就是這一次。

她一直克盡己職,維護君主立憲的制度,行雲流水一般配合政府。幾十年君,含蓄收斂如她,又怎會允許自己公然批評首相?甚至是使國民得出印象,以她討厭這位首相 —— 如果她果真居心如此,以一國之君的身份,這樣做簡直可以說是卑鄙了。

君主立憲若要暢順運行,君臣之間都要有如此高的道德要求,尤其是信任與尊重——其實壓力更大的是君主,因爲從古至今,君主是一個有權勢,有威望、有極大影響力的身份,要求是君主做到克制、忍讓、沉默,可説是違逆其天然屬性,君主立憲制的設計,沒有甚麼特別的奧妙,歸根究底還是要君主對自己有道德要求,英國可以沒有成文憲法,因爲如果敗壞的是人本身,憲法寫得再好又能怎樣呢?

女王的新聞秘書很快就離職,戴卓爾夫人則繼續日理萬機,面對公眾批評,承受政治壓力,直至下台的一刻。女王繼續以君主的名義任命首相,繼續為每一任背書,直到今年的卓慧思,已經是第 15 位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