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童工……西非國家非法捕魚惹的禍

A+A-
停靠於加納首都阿克拉附近的漁船;攝於 2016 年。 圖片來源:DeAgostini/Getty Images

西非國家加納有一個傳統習慣,每逢星期二許多漁民都不會出海,他們相信這是海神休息的一天,這樣的話,海神可能會生出更多魚。當然,這只是迷信。現實中,加納海域的魚類數量近年不斷下降,尤其是中上層的小型魚類,包括沙甸魚、鯷魚及鯖魚等品種。究其原因,與工業船隊使用破壞性捕魚手法有關,但當地政府一直未有執法。

以沙甸魚為例,在加納海域,沙甸魚的捕撈量從 1996 年約 13.6 萬噸下降到 2016 年的 2.9 萬噸。40 歲的加納手工作業漁民 Kofi Tawia 表示,漁獲量急劇下降,數量那麼少,導致分配當日漁獲的談判很容易出現衝突。而魚類數量下降的部分原因,則歸咎於工業船隊採用的破壞性捕魚做法,這種手法稱作 saiko

Saiko 是加納對非法和未報告捕魚行為的統稱,原來是指大型漁船用不需要的小型魚等漁獲,交換本地人用獨木舟帶來的水果、水甚至是家畜;惟發展到現在,saiko 變成了工業拖網漁船非法捕撈小型魚,再移到獨木舟進行海上轉載,運到近岸直接賣給當地人從中牟利。這種行為違反加納法律,但已漸漸成為一個有組織、利潤豐厚的行業。根據環境正義基金會(EJF)的報告,工業拖網漁船會故意使用非法漁網,捕撈通常由小型和手工作業漁民保留的小魚。報告指出,這些工業船中多達 9 成懸掛加納國旗,但背後與中國船東有關連。

單是 2017 年,在加納便估計有 10 萬噸魚透過 saiko 進行交易,價值超過 5,000 萬美元。對於拖網漁船擁有者及經營獨木舟的加納人來說,saiko 自然能讓他們獲利;其他漁民眼見加納海域的魚類數量急劇下降,海洋生態系統也因此發生變化,則只覺擔憂。

一名婦女在海望角(Cape Coast)埃爾米納港買魚。 圖片來源:路透社

手工作業的漁民認為,在加納捕魚不僅變得愈來愈難,而且愈來愈貴,燃料和船員成本增加,許多漁船船主背負著無法償還的債務。隨著魚類變得稀缺,一些人不惜利用違法方式,例如使用炸藥擊暈或殺死魚群,或用燈光捕魚,這些做法在加納水域早被禁止,但當地政府甚少或根本沒認真執法。去年,歐盟就因未能監測和控制懸掛加納國旗的漁船等問題,向加納發出「黃牌」警告

為降低成本,有漁民甚至轉用童工。如今在加納海岸角的漁港,每天都有大批孩子從附近社區前來工作。這些孩子來自於漁民世家,他們的命運與海洋生態健康息息相關,漁獲量下降意味他們要餓著肚子睡覺。加納漁業非政府組織 Hen Mpoano 一直與社區合作,教導當地漁民更好的管理方法,協助重振漁業。組織反對 saiko,並致力推動加納政府通過加強監管和執法來解決非法捕魚問題。

加納非法捕魚帶來的破壞,衍生出海洋生態更深層的問題。當地漁民說,他們依賴捕魚來維持生計;如今不止漁民生計陷入困境,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因而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