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累了 —— 是身累還是心累?

A+A-
圖片來源:Lauren DeCicca/Getty Images

頭昏腦脹、提不起勁、連動根手指也嫌費力。我們口中「身心俱疲」的狀態,足以影響健康及生活質素。只是你又能否分得清,那是身累還是心累?美國一項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表明,「感覺疲勞」和「肉體疲勞」並不一樣,若可釐清兩者之別,並瞭解小腦(cerebellum)處理疲勞的過程,可能有助找出更好治療方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物理醫學與康復科主任 Pablo Celnik 指出,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而言,疲勞是「非常重要的常見問題」,但人們對此「所知甚少」。因此他與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參加者用拇指和食指盡力去捏一個力感測器,直至施力降至他們一開始的 40% 以下才會喊停。所有人的肌肉疲勞水平理應相若,但他們對此疲勞的看法卻不相同;自稱沒那麼累的人之後進行手部協調任務,表現較之前說自己很累的人要差。

同校博士後研究員、研究作者 Agostina Casamento-Moran 對結果十分驚訝,「易疲倦性」(fatigability)這種對進行肉體或認知任務能力的客觀測量,竟與主觀評估的「疲勞感」存在這麼大差異。她與 Celnik 等人開始改變說法,多用「易疲倦性」來形容一個人表現下降,「疲勞感」(fatigue)則指個人對經歷疲勞的感受。密芝根大學行為神經科學家 Natalie Tronson 未有參與研究,但相信使用更具體的字眼可以帶來直接影響。她解釋:

當我們想到「疲勞」,往往只浮現「哦,人生總是很累」,但其實疲勞來得更為普遍和有害。所以理解感知疲勞與肉體疲勞之別、當中意味甚麼,以及該怎樣將其概念化或談論它,都非常重要。

是次研究還表明,自稱較不疲累者的小腦活動有所減少,而這個位於腦幹上方的部分,在協調運動和平衡上作用甚大,對認知和情感尤其重要。Celnik 認為,這顯示疲勞感和運動控制(Motion control)或會爭奪小腦注意力,從而解釋為何感覺不太累的人協調表現較差。Casamento-Moran 估計,這或是應對疲勞的保護機制 —— 自覺疲累時能較準確控制身體活動,可能表明身體意識得到提高,有助防止過度活動或受傷。

憑藉是次研究的得著,Casamento-Moran 現已再進一步,研究長新冠患者對疲勞的感覺,探索箇中原因及對其認知和活動能力的影響。對於疲憊不堪的人,她與研究團隊則建議,可適當限制活動來保存體力,亦應避免在疲勞時嘗試吸收新信息,以及善待自己。Casamento-Moran 坦言,專家們仍未了解很多關於「疲勞」的複雜問題,「所以若你累了,就對自己好一點,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