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狗:畢氏粗角蟻扮蟻后 只需一個變異超級基因

A+A-
圖片來源:NuayLub/Shutterstock
文:小肥波

螞蟻在很多文化中,也有勤勞的象徵。然而,畢氏粗角蟻(Ooceraea biroi)卻會成為一個群族的「寄生蟲」,牠們會群起攻佔其他蟻巢,然後假扮蟻后,接受該巢原本的工蟻照顧。只要數量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這些寄生蟻和其後代都會在這群族中成為「打跛腳唔駛做」的悠閒階級,一直假扮蟻后。

昆蟲學家一直對這種行為如何發展出來感到很疑惑,然而,最新刊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提出,一種在單代畢氏粗角蟻之間快速變異的「超級基因」,很可能是牠們成功假扮蟻后的罪魁禍首。發現亦顯示,寄生突變可發生在蟻群的一代內,顛覆了之前關於這種轉變,需要數千年或更長時間的假設。

畢氏粗角蟻的標本輪廓圖。 圖片來源:April Nobile/Wikimedia Commons

這發現源於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實驗室的一次驚人觀察。當時,研究生 Waring Trible 和導師 Daniel Kronauer 在實驗室內研究畢氏粗角蟻蟻群,但突然發現蟻群之間有一隻新誕生的蟻后,當將這些「蟻后」與其他蟻隔開時,可明顯看出當中有幾隻有翼 —— 這是許多物種的蟻后典型特徵,但對於 Trible 與 Kronauer 而言,這是非常奇怪,因為畢氏粗角蟻通常無翼,也沒有蟻后。

團隊其後著手對該個有 10,000 隻蟻的蟻群進行分類,最終總共發現了 14 隻假蟻后。團隊再讓這些假蟻后繁殖(牠們可透過複製自己進行無性繁殖!),結果顯示其後代總是有翼的。換言之,這種特徵是來自基因遺傳。

團隊對比了普通畢氏粗角蟻與假蟻后的基因組,發現一條染色體攜帶一組可控制重要特徵和功能的基因「超級基因」。普通畢氏粗角蟻有一個超級基因的副本,以及另一個變異(隱性)版本。不過,假蜂后則有兩個變異版本的超級基因。

對於人類而言,有兩個這種版本的超級基因是致命的,但對於畢氏粗角蟻來說,殺不死牠們的基因會讓其長出翼來。Trible 在大學新聞稿表示,超級基因極有可能控制假蜂后的生長,但需要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來證實這說法。

幾十年來,學者普遍認為複雜的特徵或行為,例如蟻后數量,由多個基因的綜合影響決定。然而,學界已確定了至少 5 種其他螞蟻超級基因,一個基因足以控制複雜特徵。是次亦是首度發現有超級基因決定蟻的階級,能否成為工蟻、覓食者或蟻后;發現甚至有機會成為了解「演化黑盒」的重要門戶。

這也是首次觀察到與其宿主同種的寄生螞蟻。雖然有許多寄生螞蟻,但到目前為止,它們一直是與宿主不同的物種,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原始物種慢慢進化成為它們的寄生蟲。這項新研究表明,寄生突變可以發生在一個物種內並跨越一個世代,顛覆了之前關於這種轉變需要數千年或更長時間的假設。

參考資料

Trible, W., Chandra, V., Lacy, K.D. & et al. (2023). A caste differentiation mutant elucidates the evolution of socially parasitic ants. Current Biology. doi: 10.1016/j.cub.2023.01.067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科學狗這個名字,除了因為 in Science we trust 、香港人「做到隻狗」之外,更重要是「狗」的學習能力很高,對周遭都充滿好奇。社會的進步在於知識能夠有交流,而這種交流不應局限於學校。科學狗正正希望提供最新、最準確的科學資訊,促進理性的公共知識交流,令世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