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低調反攻:專家分析背後戰略盤算

A+A-
6 月 14 日,烏軍在扎波羅熱地區緩慢推進。 圖片來源:路透社

烏克蘭近 2 星期前發動反攻,但遠沒有外界預期般聲勢浩大,亦未能即時打破僵局。有軍事專家卻提醒,不要對西方武器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強調它們不能徹底扭轉戰局;同時,低調反攻亦可能是基輔的戰略,用以試探俄軍最新部署的防線弱點,為有效的反攻鋪路。

隨著烏克蘭取得新的國際軍事援助,烏軍必須通過反攻向國際夥伴證明,繼續提供北約武器是有價值的,足以對戰爭的結果起關鍵作用。偏偏自反攻以來,烏軍都未有展示顯著優勢。

烏軍在南部重鎮扎波羅熱(Zaporizhzhia)附近只得有限推進,當地俄軍多重防線顯得難以突破;烏軍亦沒有把新組成的旅集結在相同的前線位置,反而平均部署在前線不同位置。澤連斯基辦公室主任顧問 Mykhailo Podolyak 指出,軍方首要目標是盡可能消滅俄軍的徵兵部隊,以「增加俄軍的心理壓力」。

不切實際的期望,換來不切實際的風險?

有專家就提醒,得到西方裝備的烏軍,絕不是無往而不利。全球戰略及顧問機構 Teneo 中歐與東歐顧問 Andrius Tursa 接受美國 CNBC 電視台訪問坦言,南部前線的反攻非常困難,特別是烏軍尚未取得制空權。「數個月來,俄軍早就預計到有反攻,為此在當地建立多層次、裝備精良的防禦系統。」

倫敦國防與安全智庫 RUSI 陸戰研究員 Nick Reynolds 同樣認為,西方大部分援助的武器類型,都是按西方國家是否方便提供而定,不是按烏克蘭本身的軍事需要,加上烏軍亦要時間消化新的軍事硬件,以配合最新的軍事行動,因此「我們不應該期望西方裝備可以為戰況帶來根本的改變」。

烏軍未必能夠取得壓倒性優勢,卻不代表沒有攻勢,有國防分析便相信,可建立穩步的小規模攻勢,是長遠贏得戰事的關鍵。Reynolds 亦表示,俄軍的重新部署奏效,使烏軍不能貿然反攻,「也許他們能夠找到防線弱點,然後重奪大量領土,又或者只會有緩慢攻勢」。

基輔軍事專家 Oleksandr Musiyenko 同樣指出,烏軍正尋找俄軍防線最薄弱的位置,至今已重奪頓涅茨克城鎮 Velyka Novosilka 附近的村莊和領土,在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的反攻仍然持續。烏軍當前主要目標,是切斷連接克里米亞與俄佔頓巴斯地區的陸上走廊,隨後可望在頓巴斯取得進展,甚至光復巴赫穆特。

總的來說,普遍專家都對戰況審慎樂觀,但對重現去年哈爾科夫(Kharkiv)或赫爾松(Kherson)的大反攻,大家都不抱太大期望。Tursa 指出,國際對烏軍反攻引頸以待,加上先進西方武器帶來樂觀情緒,長遠對基輔可能適得其反。Reynolds 認為,國際社會的「不切實際期望」可能令烏軍被迫承擔過多風險,因此「緩慢的反攻或許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