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氣候融資會議令人失望 巴菲特懶理 ESG 押注化石能源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ESG 概念崛起,影響資本市場的供求關係,「股神」巴菲特就示範如何捕捉箇中投資機會。旗下巴郡在疫情初期斥資數十億美元,購買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至今仍未出售股份,反而加碼押注化石能源

ESG 鼓吹摒棄化石能源,不過巴菲特就用腳投票,利用今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機會,買入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近月斥資 33 億美元收購 Dominion Energy Inc. 在馬里蘭州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更密密增持西方石油股份至 15%。此外,巴郡的能源部門更積極進行政策遊說工作,要求德州花費至少 100 億美元建造天然氣發電廠,以支持電網項目。

巴菲特之所以這樣做,或許是見到全球各國對於減碳得把口。例如最近的巴黎融資峰會,雖然被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人吹捧取得突破,真相卻是能夠落地的政策捉襟見肘,且 G20 領導人甚至懶得出席。

峰會在沒有做出任何堅定承諾的情況下結束,氣候融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發達國家領導人始終未能兌現 2009 年向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氣候融資的承諾,令到外界對全球抗擊氣候變化的決心感到懷疑。

但有趣的是,峰會的總結聲明題為「為人類與地球而設的巴黎議程」,指出發達國家今年將最終實現其氣候融資目標,但說法值得懷疑,因為會議結束時沒有做出新的財政承諾。近年來捐助國政府高估了其氣候融資支出,聲稱在 2020 年籌集 833 億美元,而實際數字卻只接近 245 億美元。事實上,「氣候融資」的定義含糊不清,同時又缺乏追蹤這些資金及其影響的系統,據報這使得數十億美元流向與減排無關的化石燃料項目和其他投資。

不過,會議仍留下值得跟進的議程,如氣候彈性債務條款(CRDCs),允許有負債困擾的國家在氣候災害發生時暫停債務償還;同時會議又提到增加混合融資,讓多邊開發銀行(MDBs)承諾增加貸款能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高其「韌性與可持續性信託」的目標,似乎一切需留待 COP28 再作討論。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