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有藝術眼光?

A+A-
園丁鳥的巢,會用色彩鮮艷的物件裝飾。 圖片來源:RaiyaniM/Wikimedia Commons

欣賞美,並非人類獨有的恩賜。倫敦動物園一隻叫 Congo 的黑猩猩,會用鉛筆和顏料作畫,由最初潦草隨意,演變成後來具構圖感;其中 3 幅於 2005 年一個拍賣會上以 18,122 美元售出。但如果沒經過人類的馴養和訓練,生於野外的動物,能否找到在紙上揮毫的目的或意義

日本琉球群島一帶海域的窄額魨(Torquigener) 河豚,雄性會在水底透過拍打魚鰭,捲起一個個沙丘,堆砌成長達 2 米的「水底麥田怪圈」,吸引雌性到圓圈中心產卵。在新畿內亞和澳洲等地的園丁鳥(Vogelkop Gardener Bowerbird),雄性會用樹枝和青苔於地上築起「涼亭」,飾以鮮花、水果、貝殻,甚至是從附近民居找到的瓶蓋或假牙等,讓雌性挑選「入伙」。

這些精心傑作,有別於同樣結構精妙,但本身具實際功能的蜂巢和蜘蛛網,而似是純為了視覺效果。澳洲進化生物學家 John Endler 認為,雌性園丁鳥會根據涼亭的形狀、大小、裝飾品數量和視覺對比作選擇;而雄性更會在其視線範圍內,快速移動彩色的物件,吸引異性注意。

倫敦動物園會畫畫的黑猩猩 Congo;攝於 1957 年。 圖片來源:John Pratt/Keystone Features/Getty Images

自然界中的某些動物,是否真具有審美意識?1995 年,由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心理學教授渡邊茂領導的一項研究,教會了鴿子區分莫奈和畢加索的作品;他們更在另一項實驗發現,爪哇麻雀(Java sparrows,又名文鳥)會花更多時間棲息於畫作附近,而且偏好印象派多於立體派繪畫。1957 年德國生物學家 Bernhard Rensch 發現,捲尾猴在對稱和隨機的圖案之間,更喜歡前者。

那麼,為何某些雌性動物會被鮮艷色彩和幾何圖案吸引,又為物種的演化帶來甚麼影響?一種觀點認為,某種藝術風格所呈現的,較接近其自然棲息地,或當中色彩可為牠們提供掩護。另一種理論是豐富色彩為雄性「優良基因」的指標,像雄性孔雀的尾巴顏色愈鮮艷,雖愈容易暴露於掠食者之中,但也愈能吸引異性,驅使雄性孔雀演化出更華麗的尾巴;又例如雄性園丁鳥會偷竊競爭對手的裝飾品,同時要保護自己的涼亭免受侵害,反映了雄性之間的強弱較勁。

Endler:「還有一種假設,某些物種的雌性,天生偏愛鮮艷和視覺對比強烈的色彩,因而影響了雄性的演化。」這顛覆了演化只關乎適者生存的想法,啟發人們思考 —— 動物,尤其是雌性,欣賞美的能力,可是物種演化過程中的另一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