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下滑 環保不再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隨著油價不停下滑,放棄採用石化燃料的經濟誘因漸漸失去,亦令使用潔淨能源的機會成本升高。要減排,似乎知易行難了,去年巴黎峰會的結論說有「歷史性的協議」,會不會換來歷史性的挫折?

對原油開採的誤解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有些對於原油的認知,本來就是錯的。呆板印象以為石油藏量少,快用完,但真相是地球石油藏量遠不止於此,當時的估算有可能是建基於那時的技術水平,也可能是支持高油價的宣傳數字。現在,發現地球藏著不少私己錢,隨著開採技術進步,也一一被發現及開採應市了。

另一錯誤認知是原油供應甚缺彈性,不論是油價升跌,供應量也只能在某一水平,難以調整。這種認知,一來基於原油印象稀少,要找新的油源不易;二來,鑽探開採石油是巨型投資,須要大型基建及漫長時間,不可變成本佔多數。不過頁岩油開採業卻較傳統採油業,在成本結構上大大不同。頁岩油開採成本比例上,可變成本較傳統原油的多,所以生產具彈性,可以緊貼原油需求及價格浮動,也可穩定油價。

最後的誤解是認為 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輸出國組織)能有力控制油價,其實這也是一廂情願。現時,除了 OPEC 旗下有油賣外,還有不少供應源,例如俄羅斯及巴西。勢將成最大原油消費國的中國,便曾在油價高企時,經歷利比亞及蘇丹的原油斷供,自此,中國便開始多元化自己的原油的供應源,從向 OPEC 買油外,還從俄羅斯、哥倫比亞、阿曼及巴西買油。由於主要供應商地位日受打擊,所以牙力自然也削弱了不少。不可不提的還有伊朗,待取消制裁後,伊朗重新投產,必然引起更激烈的油價下滑。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與原油出軌

澄清以上三點,便可知油價下滑,勢在必行。世事環環緊扣,各國多年來努力發展替代能源,當然也想保護自然環境,不過背後卻永遠同步有著其他議題,才會這麼落力吧?

去年「巴黎氣候協議」簽定,由於參與國眾多,而且包括排放大國,遠勝於當年由小批國家簽定的「京都議定書」,因而被各方認為此次協議屬歷史性

油價下滑的最大問題是在減弱了於採用非石化燃料的誘因。於美國而言,由於頁岩油開採方便、價廉、具彈性,大大減輕美國對中東國家依賴,不論在經濟或環球戰略上,也令美國鬆一口氣。而對於新興經濟大國:中國及印度,也是好消息,少了美國來爭石油,同時供應多元充足,議價能力大爭,由以往的寡頭供應,到現在的寡頭需求,你不賣給我,你可以賣給誰?

穩定而便宜的原油供應下,全球是否將會因此而失去能源創新及市場開拓動力?以往基於成本考慮及戰略需要,不能給中東操控國內經濟生死,各國也奮力研發新能源來源。

沒有價格驅動,純以良心驅使的協議,各國又是否按捺不住,進行原油偷食?巴黎峰會上,人人眉開眼笑,好像世界一片光明,為人類創建藍天。但回心一想,先不要說各國領袖會否因國內經濟而腳軟,如果採用新能源,是需要每月電貴多加約 20元,又可猜猜香港市民的反應?巴黎協議到底能多有效推動減排?還是油價升至 200 美元一桶能有助全球減少排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