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人類未及之境:全馬兩小時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 Dennis Kipruto Kimetto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精神隊」24 小時內不眠不休用生命跑出世界紀錄。英國布萊頓大學運動科學教授 Yannis Pitsiladis 為了刷新全人類最快全馬紀錄,同樣費盡心思。

兩年前肯亞跑手 Dennis Kipruto Kimetto 在柏林馬拉松跑出了 2:02:57 的世界紀錄,由 1908 年的最快紀錄 2:55:18 跑到今天,人類跑了百多年始終未能跑進 2 小時內,專家估計要到 2041 年人類才能完成這項壯舉。但 Pitsiladis 表明,要全馬最快紀錄在 2019 年前推進 2 小時

目前的世界紀錄的距目標不過 3 分鐘,這 3 分鐘卻是要求跑手跑出雙倍於常人的有氧代謝能力的鴻溝。南非運動生理學家 Ross Tucker 更指,只有興奮劑或者在鞋內裝彈簧,才能讓人類在 2019 年前達標。

儘管被人調侃痴人說夢,Pitsiladis 於 2014 年開始計劃,招賢納士,包括營養師、生物力學家、海拔專家、遺傳學家、運動醫生專家……將各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都羅致於麾下,他相信擺脫常人舊有的觀念,以科學的方式,人類可以挑戰這堵百年攀不過的「2 小時」高牆。

生於高地,訓練於高地

傳統相信「生於高地」的跑手身體會生產更多用以對應高地低氧的紅血球,而「低地訓練」能讓跑手維持訓練強度。但 Pitsiladis 希望探索不同高度的訓練場地,包括含有豐富氧氣的死海最低地,或是海拔 13,000 英尺,高到令人缺氧的高地,發掘人體潛能。

跑前飲食

Pitsiladis 在跑前飲食的理論讓人瞠目結舌。他試過讓選手在跑前吃下近 500 毫升的鮮奶油,指高脂食物能延遲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幫助跑手比賽期間全程精力充沛。他的團隊顧問教練 Owen Anderson 也會在選手賽前喝下 220 至 280 毫升的運動飲料或者吃粥,製造腹脹感,比賽期間隨著液體消化,不適感消失,能讓跑手在賽事後半部跑得比起步時更快。

東非人的傳統優勢

Pitsiladis 用了 16 年時間,走訪牙買加、東非等地收集 1,000 名世界頂級運動員的 DNA 樣本,他相信基因對人類運動能力有強大影響。另一方面,他也留意到,社會及經濟因素會令埃塞俄比亞和肯亞人在長跑方面表現突出。他在一個 TED 講座上指出,肯亞兒童因為上學路途遙遠的關係,一天會進行 170 分鐘劇烈運動,比起歐洲兒童平均的 20 至 40 分鐘要多。而習慣赤腳行走更使他們在馬拉松賽道上如虎添翼,畢竟腳的負擔愈輕,對選手的成績愈有利。

禁藥問題

不少人擔心 Pitsiladis 對速度的追求會引發禁藥的使用風潮。近年有 40 名肯亞運動員被驗出賽前服用禁藥,俄羅斯田徑隊更因禁藥風波被禁賽,無緣巴西奧運。前紐約城市馬拉松賽事總監 Mary Wittenberg 說:「比起追求超人的成績,我們更應該關注競賽本身。你愈著重於功績,運動員就愈大機會作弊。」

 Kenenisa Bekele,10,000 米及 5,000 米的世界紀錄及奧運紀錄保持者,因為傷患一度在賽道上銷聲匿跡。一直十分抗拒科學方法的 Bekele 在 Pitsiladis 團隊的復健和訓練下,今年倫敦馬拉松強勢回歸,一舉摘下銅牌。賽後他發訊息給 Pitsiladis:「謝謝你相信我。」 Pitsiladis 回覆他:「我百分之百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這樣我們才能一起完成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