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上演的書店戰爭

A+A-
Causeway Bay Books employee Lam Wing-kee, after returning back from mainland China, attends a news conference in Hong Kong June 16, 2016. REUTERS/Bobby Yip
圖片來源:路透社

(編按:林榮基的自白,讓香港人知道赤裸真相:在香港幹沒犯法的事,卻在深圳河以北被算帳。寒蟬效應,大家驚覺原來做出版、印刷、發行都是高危工作,其實銅鑼灣書店事件不是單一事件,現節錄 2013 年第 31 期 clip 「啞國說真話:中國禁書熱」的一篇訪問,原題為「窺探禁書市場」,當中亦有記錄過一件「被失縱」事件,書店戰爭早已上演。)

在玩微信也被監控的強國,不少希望說真話、說真相的人,他們無懼壓力與後果,把真相或機密送離羅湖橋,來到自由港,之後更要多得一班為其出版、發行、銷售的幕後功臣。他們所受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隨時有被失蹤的可能,以下一位熟悉行內出版情況的朋友的告白,可略知一二。

問:香港何時開始成為出版禁書的熱點?

答:六四以後的黃雀行動,司徒華等人,從大陸受政治壓迫的人士、文化界、民主派等人帶來香港,或者逃到外國。當時累積了一大班人,許多人都想回顧自己在大陸的經歷,寫出來給香港人,甚至給全球華人看,於是便開始組織出版社和發行,例如田園書店(編按:田園書店除了經營書店外,還經營發行書籍)。

問:你是如何入行的?

答:那時我只是打工而已,老闆說認識很多民運人士,他那時做出版的,所以便會為其他民運人士所撰寫的書籍提供服務。後來我老闆不幹了,由我接手,便順理成章為他們做。

問:自由行暢旺令中國禁書市場渴求,為何主流書店甚少放在當眼位置?

答:三中商(三聯、商務、中華)主導了整個書籍市場,以商業的角度來說,現在自由行旺盛,禁書有一定市場,但有一些書籍,包括涉及六四、黃禍等題目,在三中商不會上架。當然比較中性的,或有些漏網之魚也在架上找到,但中聯辦的人會巡視書店,如見到此等題目的書籍,便會投訴。但如果客人需要,書店會幫忙訂貨。

問:書店不會知道哪些書是禁書?

答:不一定知道,書店一般都會拿書樣,但因為要對中國研究得非常深入,例如學者,或是曾高居中共要職的,才會知道哪些是禁書,做發行、做書店不會分辨得到。

問:曾聽過有甚麼困難或騷擾嗎?

CoverHS002-12Years曾聽過有人發行「鄧力群自述:十二個春秋」,據說是黨的前高層臨死前的手稿,當中涉及許多共產黨內部機密的事情。傳聞那位編輯在深圳完稿後,便把稿件送到香港印刷,書籍在香港出版後,編輯便失蹤。

書落到書店,賣得非常好,去貨程度令人驚訝,而且當時自由行沒有如現在那麼多,是絕不尋常的事。

問:去貨的情況怎樣令人驚訝?

答:書剛到店,便即售罄,更有書店匯報,有人把書一堆一堆買走。我們懷疑,由於那時中聯辦或中宣部不像現在般明顯地介入香港事務,他們不便現身干預,於是見一本買一本,絕不希望讓其他人看到。

編輯失蹤後,曾有一位神祕人接觸發行商,說他負責再版事務,但後來神秘人也失去聯絡,當時更有風聲指發行商也有可能被拉人封舖,又怕被沒收回鄉證,不上去沒問題,問題是在大陸被算帳便可怕了。站在發行商、書店立場,書好賣自然繼續印、繼續發行,但考慮到種種問題後便停止印刷。

問:市面上有那麼多講述大陸官場的「禁書」,標榜是最真實或最機密的文件、消息,到底孰真孰假?

答:許多內容都有創作成份,但不是全部,好賣的禁書通常有紥實的框架,在這框架和事實之上再創作,可掩飾消息來源或避開審查。然而有些書好像在官員床底下寫的、或者一字一句收錄,都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