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聽到連串槍聲,就立即低下頭,直奔回家。」面對子彈卻處變不驚的,竟是名 5 歲的幼稚園生,「她知道不能停下來。」女孩的祖母如此說。因為在這條位處亞美尼亞邊境的村莊 Movses,來自鄰國阿塞拜疆的突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懂得逃生保命,比甚麼都重要。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這兩個前蘇聯國,為爭奪納卡地區(Nagorno-Karabakh)的主權,已交戰逾 30 年。雖然在技術上,卡拉巴克(Karabakh)現屬阿塞拜疆,但蘇聯解體後,實際上由亞美尼亞人管治,兩國的對戰因而沒完沒了,就算在 1994 年達成停火協議,衝突亦從未終止,甚至蔓延整條邊界線,而僅與阿塞拜疆邊境相距 300 米的 Movses,以及村內的 2,156 人,自是阿國攻擊的目標。
居民皆指,村莊的九成範圍,都在阿塞拜疆的監視之下,大部分的房屋,更是狙擊手的掃射對象。「你很難找到一間屋,牆身是沒有彈孔。」住所亦告遭殃的村長 Ararat Avalian 認定,阿國是故意為之,「他們亂射一通,是因為知道這裡住了人,這樣做的話,至少能令人受點傷。」就在上月,村內的學校及墓園遭槍擊,當時操場有孩子玩耍,亦有葬禮進行。事件中雖無人傷亡,但村民相信「只是時間問題」。
阿塞拜疆的槍火,不只造成肉體傷害,也造成精神打擊。「去年 8 月實在太可怕了,每晚 7 時,他們就開始掃射。哪天他們沒在 7 點開火,所有人反會驚訝『怎麼他們沒開槍』,我們開始習慣了。」Kima Alipyan 的睡房牆上,至今仍卡著一枚子彈,「我已對此感到疲憊。我們的孩子這樣成長,我們的孫兒也將這樣成長。情況不會變好,而是更壞。」一項統計指出,多達 86% 擁有抑鬱、緊張和神經心理問題的村內婦女,相信是因嚴峻的邊境生活而患病。
Movses 的經濟困境,更令婦女們的壓力加倍。過去她們受僱於酒類、罐頭食品、香煙及地毯工廠,但自兩國交戰,邊境遭到經濟封鎖,這些工廠紛紛結業,而在 94 年協議停火後,仍未重新營運,導致現時逾半的村婦失業,只好依靠男丁從軍的收入,或是移居俄羅斯,單以今年為例,估計會有 300 至 400 人將遷居俄國。
但對 Anzhela Ayvazyan 而言,這兩條路都是「死胡同」。在丈夫當兵的 22 年,她活在恐懼之中,怕戰火奪走枕邊人性命。在幾年前,她曾到莫斯科找工作,希望改善生計,卻無法適應異鄉生活,逗留 4 個月,就瘦了 8 公斤,只好回村定居。但如今輪到兒子從軍,因作戰而令臉部神經失調,無法控制嘴巴,視力亦受損,她擔憂得難以入睡。
這種漫長煎熬的生活,近來因 Berd Women’s Resource Centre 的成立,出現了一線生機。機構專門僱用婦女,生產傳統手工藝品,Ayvazyan 與三名同村婦人亦受聘,以自幼學習的勾織手藝,製作精美織物,包括玩具和聖誕裝飾。這份工作為她帶來收入,亦帶來希望,譬如她現時所製的雪人飾品,將會賣到美國:「製作雪人時,我時常想,雖然我去不到美國或其他地方,但借助我做的雪人,也算是能去到任何我不能親身前往的地方。」
對 Ayvazyan 來說,勾織讓她維持生計,更讓她暫時逃離現實,放下煩惱和壓力。「我的勾織,不只是興趣或職業,而是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