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廁還是踎廁好?That’s a question.

A+A-
圖片來源:musee-rodin.fr
圖片來源:musee-rodin.fr

若數世界當今有何論戰永不休止,在「廢死與否」(台灣)、「禁槍與否」(美國)之外,必是「座廁還是蹲廁」(全世界)。座廁與蹲廁兩者仿似處於對立,前者與被視為「文明」和「現代化」,後者被貶為「粗魯」和「落後」。究竟座廁蹲廁,孰優孰劣?研究顯示,從健康角度考慮,蹲廁更有益。

我們每日「親近」的抽水馬桶,早於 16 世紀,由英國作家 John Harington 所發明,但到了 19 世紀,座廁才開始普及。現今,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家庭裡,都必有安裝座廁抽水馬桶。然而,發展中國家依然偏愛蹲廁,從文化角度分析的「文明」與「落後」明顯分野因此出現。但是,如果從科學角度出發,或可得到相反看法。

排便過程的複雜程度,實超出大眾所想。當糞便填滿直腸,刺激腸壁,大腦就會隨之產生便意。如環境時間許可,「排便反射」就會使腸臟蠕動,導致肛門內外括約肌鬆弛,膈肌及腹壁肌收縮,排出糞便——這時候,排便姿勢就有關係——若果人蹲下排便,那麼腸臟內的肌肉就會擴闊,形成一條更直、更暢順的通道予糞便通過排出。

理論如此,實證又如何?2003 年,以色列科學家 Dov Sikirov 為探討姿勢對排便的影響、座廁和蹲廁的分別,請了 28 位健康的志願者協助實驗,記錄他們用三種不同姿勢(蹲下、坐在矮座廁、坐在高座廁)排便時所花時間及力氣。結果顯示,蹲下排便平均需時 51 秒,相對坐在矮座廁(114 秒)和高座廁(130 秒)更快。另外,志願者亦表示,蹲下來排便時,感覺更加容易。

姿勢的影響不只如此,蹲下排便的話,也能減輕便秘之苦。有研究顯示,患有慢性肛裂,排便疼痛,難以坐下的人,如果修改姿勢,改為蹲著排便,那麼就能減少痛苦,有助紓緩便秘。若患有結腸慢傳輸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蹲著排便則沒任何幫助。

若果你慣於坐著排便,也不代表會對健康有壞。先後有研究反駁,坐著排便不會導致大腸憩室病,也不會引致大腸癌

雖然蹲下排便更快更容易,但如要使自己輕鬆排便,姿勢從來不是重點,其他因素如健康飲食,運動,撮取足夠的水份,才能避免因排便所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