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昕:東山彰良「流」(一)——神奇頂級超卓,這書有今生沒來世

A+A-

魚說:「只因為我們活在水,所以你看不見我的淚。」

如果今年只看一本書,就是這本。

p01

p04

  • 「流」,東山彰良著 圖片來源:Booklife 圓神書活網

確實一點說,「流」是 2015 年出版的書,只是台灣圓神出版社在今年 6 月才推出中譯本。這事說來奇妙,這書作者本是台灣人,本名叫王震緒,5 歲時隨父移居到日本,口裡會說日中雙語,案頭上則以日語寫作,東山彰良是他的筆名。去年在日本出版「流」即橫掃東洋書壇,在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的直木獎中,更史無前例地,一致獲得了宮部美幸、東野圭吾、高村薰、淺田次郎等神級評審的全票滿分。

事情最弔詭的部分是作為一本日語小說,「流」的故事跟日本並沒直接關係,它的場景設置在 70 年代台灣,說的是主角調查自己爺爺那一代的家族身世,核心謎團牽涉到那個年代的寶島氣氛、國共內戰、兩岸人民的宿敵之爭和情感瓜葛——讀之前,我打從心底發出疑問,這種連大部分香港人也不想知不想理不想問的華人民族恩仇,日本人為何會有興趣去讀?他們能夠理解嗎?還一致打高分?讀畢我才發現,少年我真是太年輕了,原來寫作的終極奧義,就一如「食神」所說,只在乎於一個字——心。 沒錯,只有心,人人都可以寫出一本好小說,無關國籍,人人看完都能夠大喊,好好看呀。

所以,到底要如何介紹這本書呢?「流」可以是一部推理小說,由主角解開爺爺到底被誰殺的懸疑謎團,可是它的推理成份極低(甚至是零),事件的最終真相,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就不打自招了。它可以是一本青春小說,說的是主角在 17 歲到 20 幾歲,在台北迪化街跳舞、打架、談戀愛、飆車的成長輕狂。有點九把刀「那些年」的胡鬧,又有點韓劇「請回答 1988」的可愛輕喜劇,可是它的故事容量絕不止於此,遠不止。它既沒熱血,也沒狗血,更沒矯情。糖衣包裝內,「流」說的可是宏大的歷史價值,是對一整個時代的反思,是向人在洪流中的無可奈何、被國共內戰踐踏、被迫出賣尊嚴和人格用以生存的致敬。

如此一來,「流」也許是龍應台「大江大海 1949」般的歷史小說,以文學手法還原那個紛亂時代的大河故事?也不是。

「流」並沒有老氣橫秋的泛黃口吻,沒有距離十丈已嗅得一腔苦澀的長嗟短嘆,絕不是滿頭白髮,戴著老花鏡跟你解釋:「阿囡,咳咳,你聽我老人家說啦,中國人是那麼不幸又悲壯的民族啊,我們的鮮血染在⋯⋯」諸如此類,濃痰卡在喉嚨中,明明不爽,來世卻還是要做中國魂,繼續點一根蠟燭去跪地痛哭,陶醉依戀著一個不存在的過去、陰霾中的典型中式思維。沒有,不需要,不必要。

「流」之所以是一部傑作,就是它前無古人的獨特存在,以通俗小說的方式去寫歷史,以十分理性的方式,去寫一個十分感性的人民關係。它的最厲害之處正正跟作者本人的成長有關,明明是台灣人,卻生長在日本,是以「流」擁有著日本人的精緻和細密,以東洋思維,去寫台灣和大陸的歷史包袱。它是「中學為體,日學為用」的 hybrid 和 fusion。

下回續說。

圖片來源:福岡大學圖書館
作者東山彰良 圖片來源:福岡大學圖書館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江皓昕,編劇,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