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 種病毒,改寫病毒史

A+A-

virus

病毒作為人類大敵,一直是科學家致力研究的對象,但現有的知識其實只屬冰山一角。最新一篇刊登在「自然」科學期刊的研究結果表示,從無脊椎動物的基因上發現多達 1,500 種新型病毒品種,而這些品種已有數百萬年的歷史。

以往科學家一直只著力在有脊椎動物中找尋病毒,忽視寄生在無脊椎動物(昆蟲和蜘蛛等)身上的病毒種類。科學界這次的發現,可以對病毒生態圈(virosphere)有更完整的理解,這次透過無脊椎動物的發現徹底改寫了整個局面。

是次研究團隊由中國和澳洲科學家組成,透過次世代定序技術(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研究人員可以快速確定生物中的哪些基因片段,屬病毒嵌入的基因,從而識別出其種類。由於人類的遺傳信息儲存於 DNA ,而病毒的基因組則由 RNA 構成。當病毒感染宿主時,會將自身的 RNA 嵌入宿主的細胞中。故此,這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從 220 種中國水棲及陸棲無脊椎動物的基因序列中,分析出大量病毒基因組,從中發現了近 1,500 種新病毒品種。紐約大學教授 Elodie Ghedin 初步認為,這些新品種對人類不會構成重大危險,但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virus2

這項發現不單為病毒生態研究,開拓了無脊椎動物的領域,更完滿病毒的演化歷史。例如人類甚至其他脊椎動物所感染病毒,都是源自無脊椎動物的病毒,這樣可以更多機會尋找病毒源頭,從而有望找到根治的方法。而病毒在無脊椎宿主身上的悠久歷史,更意味著無脊椎動物可能是眾多種病毒的源頭。

次世代定序技術極具應用價值,往後亦可應用在其他物種,以找出更多前所未見的病毒品種,未來科學界對病毒生態圈的認知或將完全改寫,並有望發掘出抵抗病毒的新途徑,以應對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級抗藥性病毒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