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剛立志革命時,他的想法也和很多人一樣非常「Indie」,打算用捐款和革命黨成員的會費(換個你們喜歡的說法:Subscription)去支援革命。這一丁點錢,當然是杯水車薪。畢竟革命不是開雲吞麵檔,要的資本也自然比較大。他很快就意識到,當時的中國要找到投資者,實在不容易,就算有,也不會很大。
「我從事革命救全中國這麼偉大,大家竟然不出錢?這國家沒救了,不如放棄回去考公務員吧。」不,孫中山沒有這樣想。作為一個天賦很好的創業家,他想的是,既然在這市場募資失敗,為何不試試別的市場?所以他開始想到東南亞和歐美,開始到處旅遊找資金。有一點要注意的是,當年沒有飛機可乘,他是乘船,旅行一次可是比我們昂貴與麻煩很多。今天說巴西有人好像有興趣投資,你即時買張機票去,你也會猶豫吧?
這也使初期的海外募資,即使有成果,往往做不了甚麼事,因為花在海外住宿航行這些募資成本上就用光了。而募資革命變成了募資遊埠,況且他做這種事情,自然驚動雖然身處海外還是效忠清朝的網絡評論員(現在也有不少),到處說他壞話,把他說成是騙子,妨礙他取得資金。這也很有說服力,到處募資然後都花在自己食宿交通的人,真的讓人感到很像騙子。
革命的投資有如無底深潭,而且不知何時有回報,怎樣建立信任?他重新思考了市場,發覺海外華人被當棄民,欠缺被清帝國保護這件事是市場需求。他便向他們提議發動革命,將來建立民國,投資者會優先成為國民得到新政府的庇護,所以這些人是在投資一個未來國籍。
他沒看甚麼創業專欄的文章,卻以天賦領悟到以「未來收益」換「現在的錢」的道理。他想到直接發行革命債券,承諾投資回報比是一比十,即是投一得百。在行銷上還和競爭者比較,說投資給清政府和保皇黨是有去無回,但投資革命黨則很有可能有回報。然後再不斷起義表演給投資者看,可以說,他用經營六合彩的方式去經營革命。是的,他利用的與其說是甚麼鬼愛國情懷,不如說是人類的投機心理。
如果你把清朝和革命看成強積金組合,一個是低風險低回報,甚至沒回報,而另一個是高風險高回報,你就會知道孫中山是怎樣說服大家的。然後還像 Kickstarter 一樣,有很多贊助的禮品,例如革命後有經營特許事業的優先權,甚麼公園冠名權,樹立雕像之類,雖然沒有和巴菲特吃飯以及紀念 T-Shirt 這兩個選項,但也差不多了。相比之下,支持清政府看起來就太過平穩,沒有利益也沒有魅力。
為了取得經費,孫中山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為了錢,加入黑社會當了雙花紅棍。當然,有可能是因為他鐵拳無敵才導致身受此職。可見,孫中山各種行為,都被視為可疑可議不道德賣屁股之類。可是,批評的人總是答不出來,如果他不這樣做,革命沒有軍火,人員沒有薪金,受傷陣亡的人沒有安家費,大家自然離散,這個革命要怎樣繼續下去呢?一去到錢這麼現實的問題時,不少大仁大義滿懷理想的人,都沒有答案,而孫中山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答案,而且他實行了,只是不完美而已。但孫中山是凡人,不是阿拉丁神燈的精靈,不可能憑空變錢出來,錢要弄回來不可能沒有代價的。
回到一個創業家的身份看,如果你的財務長,在創業需要錢,員工需要吃飯時,為了解決這問題,不惜賣蘿柚,押私產,創造各種理由去募資,還要有一定的成功。這樣的人才,是哪個創業家都夢寐以求的同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