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多少種感官?

A+A-
視覺、平衡感、肌肉運動知覺互相配合,世上才有芭蕾。 圖片來源:花與愛麗詩
視覺、平衡感、肌肉運動知覺互相配合,世上才有芭蕾。 圖片來源:電影「花與愛麗詩」劇照

亞里士多德宣稱人類只有五感,神經科學家則說起碼有 22 種感官,甚至多達 33 類,而感官之間互為影響,亦不如古希臘人想像的一板一眼獨立運作。英國哲學家 Barry Smith 在一系列 BBC 節目訪問就深入探討了神秘的感官世界。

人要生存,單靠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遠遠不夠,還需要各種感官去感知熱力、光線、壓力、化學作用等等;站立須借助平衡感;走動需要肌肉運動知覺(kinesthesia);閉上眼仍感應到身體所在,要多謝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Barry Smith 甚至認為,人之所以能建立起自我意識,實由各種不知名的交感作用(multi-sensation)使然。

異手症:手部似有他人控制運動,不受自己指揮。 圖片來源:Dr. Strangelove
異手症:手部似有他人控制運動,不受自己指揮。 圖片來源:電影 Dr. Strangelove 劇照

感官成就自我意識

有兩種感官決定自我意識的出現:控制感(sense of agency)和身體所有感(sense of ownership)。關於自我意識有兩個大問題:我是誰?我怎樣知道?據 Barry Smith 解釋,假如你拾起一本書,你如何知道是你拾起而不是其他人拾起?由於有控制感,你知道是你控制自己的身體活動;而出於身體所有感,你明確知道這是你的手臂你的身體,而不是他人的身體。這兩種感官緊密結合,再加上居體感(sense of embodiment:自覺在身體之內)和第一身視角感(sense of first person perspective:從自我的視角認知世界),便成就了自我意識。

既然自我意識由感官作用而起,當感官出錯,自我意識也會受損。例如在癲癇症治療案例中,患者腦部被切開兩半後,曾出現所謂異手症(alien hand syndrome),即手部不受控,甚至不自覺地活動,似有他人代為控制,便是由腦部失卻控制感所致。異手症又稱「陌生人之手」,患者會產生外人入侵一己之身的感覺,危害自我意識。身體影響意識的相反例子,則有所謂出體經驗(out-of-body experience),即感受到自我溢出身體之外,不受身軀所囿,一連串靈魂出竅的報告,引起學界對靈魂的討論,有學者更認為案例表明靈魂與身體可以分離,身朽之後靈魂或許有方法保存。

如何判斷眼前的茶杯是立體而非平面?
如何判斷眼前的茶杯是立體而非平面?

感官線上交叉發展

柏楊說:人要有想像力看到球的另一面。單憑視覺,眼前的茶杯是平面的,理論上無法判斷茶杯是 2D 還是 3D,難道人對立體茶杯的感覺真的純粹出於想像?Barry Smith 的說法則毋須動用想像力,只要用多重感官去理解便能解釋:我們對茶杯的理解不止出於視覺,還有觸覺,只要有拿起過茶杯的記憶,我們便有證據肯定它是立體的。

平衡感一樣需要多重感官配合。單腳站立一段時間或者不難,但要蒙眼保持平衡就極具挑戰性,原因是平衡感需要視覺幫助去分辨方位,何處是上哪裡是下,闔上眼視力就無法判斷。平衡感亦會倒過來影響視覺,例如機艙景象在起飛時比起飛前顯得更加高聳,肇因在飛機攀升時,主導平衡感的內耳耳水流向一方,「提醒」視覺現時身體仰後,因而看見從低視角仰視的景象。

balance
起飛一刻,機艙景象驟然變得高聳,原因是耳水流向引導身體知覺仰後。

因此,芭蕾舞者練習旋轉動作時,多數會望定一點,作為穩定身體的錨;兒童玩完氹氹轉,眼前一陣暈眩,也會劇烈地搖一搖頭,有助耳水回復平衡,舒緩頭暈;太空人在艙內經常處於無重狀態,耳水難以維持平衡,太空站因而設有地板和天花板,從視覺輔助「身心平衡」。

認識交感作用,實際有甚麼用?早前一項感官研究指出視覺與聽覺會影響味覺,例如高音調旋律會令食物變得甜一點,低沉或刺耳的聲音則令味道變苦;較強燈光會驅使人點較濃味的咖啡,陰暗環境則相反;添加雲呢拿的香味,會令食物感覺更甜。換言之,交感作用有助培養出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尤其改善偏食問題。所以,原來食物有色和香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