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間諜怎樣統戰美國人?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圖片來源:路透社

電影中的間諜,總是大隱隱於市,表面上是你的鄰居、同事或愛人,暗地卻為他國收集情報。現實縱沒那麼多雙面人,但特工確實一直活躍於國際社會,特別在美俄這對世仇之間。長久以來,當局是如何鎖定、招攬及操縱這些竊密高手?從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法庭文件,我們終可一窺究竟

2015 年,FBI 起訴 3 名俄羅斯人,指他們在美國充當間諜收集情報,並曾企圖招攬 1 名美國人,作為在紐約的情報來源,直至近日才有媒體報道,此君正是杜林普競選時的外交政策顧問 Carter Page。而 FBI 當日的呈堂文件,則意外透露了俄國特工招兵買馬的戰術。有前反間諜官員向 CNN 表示,這些手法與蘇聯秘密警察(KGB)如出一轍。

先親近再試探

該名前官員指出,在招攬間諜的初步階段,其實與交友約會無異,都是先摸清心儀對象的底細,了解其性格、職業或人際網絡,然後再借故親近,開展輕鬆的關係。間諜會在交往期間,試探目標人物,會否願意分享任何訊息,亦會尋找目標人物有何痛腳,藉以施壓或引誘,譬如威脅暴露秘密,或是提供款項周轉。

在 Page 的個案,俄國特務被指藉一個能源研討會,與 Page 初次見面,再以電郵和他建立聯繫。FBI 引述的電話監聽紀錄顯示,間諜們曾討論,如何安排與 Page 碰面,又點出 Page 通曉俄文、常要往莫斯科公幹,並指他想要賺大錢。3 人基於 Page 在事業上的野心、與俄國的連繫及在溝通上流露的熱情,認定他是合適人選,可羅致為消息來源。

哄騙以求入局

確定目標以後,便要引誘對方,向自己分享資訊。前反間諜官員指出,即使對方願意透露的,不過是能公開查閱的文件,但這仍意味著,此人願意合作,亦對維持彼此關係持開放態度,而最終是否成功招攬,關鍵在於說服對方提供敏感資料。此時,外國間諜會利用對目標人物的認識,或是激起其熱情,或是用金錢利益引誘,或是用痛腳勒索,以求請君入甕。

而在俄國間諜案中,根據 FBI 的監控對話紀錄,他們曾表示:「你承諾他,會用他的好處,來換我們的好處。待文件到手,就叫他自己死開。」FBI 的調查人員相信,這段對話反映俄國招攬線人的模式,包括是「呃呃氹氹」,藉口提供好處,哄騙對方答應,待俄羅斯對外情報局(SVR)取得情報後,就把人一腳踢開。

FBI 表示,在 Page 與受查俄人的互動中,並未進展至令當局懷疑他已被成功招攬。Page 亦多番否認曾行差踏錯,強調自己不知那些俄人實為間諜,而他只是「分享基本的非物質信息和公眾可取的研究文件」,以及提供他為學生準備的「數個樣本」而已。不過,Page 去年被指暗中與俄國高官聯繫,才離開競選團隊。是巧合還是另有內情?且看日後會否有更多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