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社會抗拒亂倫?

A+A-
美劇「權力遊戲」中,角色 Cersei Lannister 遭親兄弟Ser Jaime Lannister 強姦的「亂倫」情節,尺度之大曾惹來批評。 「權力遊戲」劇照
美劇「權力遊戲」中,角色 Cersei Lannister 與親兄弟 Jaime Lannister 的「亂倫」情節,尺度之大曾惹來批評。 「權力遊戲」劇照

日前現年 59 歲中醫師與 26 歲女兒的亂倫案,兩名被告均認罪,等候判刑,男被告代表律師求情時形容,兩人之間存在著「扭曲的愛」。可是,所謂「扭曲」也只是建基於與社會承認的「正常」有別,那麼社會抗拒亂倫的禁忌是何而來?

社會生物學者 Bischof、Bixler、Demarest 等等,提出在普世文化中,人類行為天擇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是亂倫禁忌,原因是近親繁殖的問題,即近親繁殖助長缺憾基因配對。此外,近親繁殖也會造成基因趨向單純,限制群體適應環境轉變的能力。

不過,沒有遺傳學知識的族群,如何認知近親亂倫性交會導致出生缺陷或畸形呢?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斯維戈校區人類學系教授 DeWight Middleton 在其著作解釋,族群經過數代的觀察和記憶,或因而發覺在近親關係中特別容易出現生育問題,並且認為是天譴或巫術招致。

大多社會和文明均有亂倫禁忌,避免亂倫的機制最常見的解釋有「韋斯特馬克效應」(Westermarck effect),芬蘭人類學家韋斯特馬克在 1920 年代提出,在童年共同親密成長的人,彼此間往往不會產生性吸引,甚至會對對方擁有性想法感到厭惡。80 年代,Joseph Shepherd 在以色列吉布茨(kibbutzim)社區的研究發現,在近 3,000 對夫婦中,只有 14 對是在小時候於同一群體裡長大,而在 14 對夫婦中,沒有人是在出生後首 6 年一起被撫養長大。研究顯示,首 6 年的成長經驗起關鍵作用。

以色列吉布茨社區的研究結果並不是所有學者都照單全收,Eran Shor 與 Dalit Simchai 在該社區進行深度訪問中,報告指當地成人實際上並沒有對成長同輩產生「性抗拒」,吉布茨社的案例仍在論戰之中。然而,在其他文化群體中,仍有大量研究結論是支持韋斯特馬克效應。

再深入探究韋斯特馬克效應,2013 年牛津「行為生態學期刊」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對於相似自己兄弟的長相的性吸引力評分,比男性對於相似自己姐妹的長相評分要低。研究顯示,在童年成長性排斥的效果中,女性產生的排斥效應更大。

當大家在說亂倫禁忌普遍,難免會有例外存在,例如古埃及、夏威夷與印加秘魯的皇室則沒有亂倫禁忌。在公元首三個世紀,同父母的子女結婚在平民中也相當流行。這些例子讓社會生物學家感到困惑,有些學者解釋那是出於政治需要,並多限於皇室,有些則直接將之視作例外。

從同性戀、師生戀到亂倫,古今社會有著形形色色的道德禁忌。道德是社會的無形契約,為社會繁衍與秩序而存在,有些道德禁忌會明文寫在法律上,就如早前律政司按香港法例中的「亂倫罪」起訴聲稱自願性交的父女。在了解社會為何抗拒亂倫後,還未能斷言亂倫應否遭法律禁止,各國於此的法律不盡相同,有些國家禁止,有些則不然。

是破壞家庭倫理,所以禁止血緣近親性交嗎?那麼同性戀呢?是近親生子會對下一代造成健康問題嗎?那麼先天身體殘障者,是否該被禁性交和生育呢?現時香港法例亦沒有涵蓋父親和成年兒子進行性行為,又或母親與成年女兒進行性行為,這些行為又可否為社會接受?法律是成文的禁忌,卻從不是不變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