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源:不要再問我多大,你喜歡便好了——無年份標示(NAS)的逆襲

A+A-

蒸餾廠商紛紛推出無年份標示的高階威士忌,在著重陳年長短的威士忌,引起一番討論。因為這不只酒廠多了一個類別,而是一次小小的營銷及品味革命,從客觀的年歲,跳越至主觀的風味,尤如在追逐年輕青春的世代,一位女性大喊:最要命也最致命的,是你一次邂逅後,從心底愛上。

從前,是再坐一會又一會

高階威士忌向來標榜年份,因為市場普遍認為陳年時間愈長,酒釀品質愈好,所以賣得好價錢,所以也特別著重出口到海外,賺真銀。故在香港,一直以來多見威士忌的年歲達至少 12 年,其實在蘇格蘭,不少威士忌的年歲皆處於 3 – 12 年之間。陳年愈長,愈好愈貴,這種見解對了一半,放得時間愈長,的確一定愈貴。因為酒精會揮發(這一優美的稱呼:Angel Share),揮發了的一部分,你也付錢埋單。另外儲藏的物流成本,還有當現金變成酒液放在暗無天日的酒窖,也有利息成本(想像錢不是變成了酒液,而是放在銀行)。

在這個單一麥芽的盛世,陳釀賣少見少,升值理所當然。但陳存中的風味變化呈先上後下的弧線,至於這弧線的長短弧度,因酒而異,這取決於眾多因素:蒸餾新酒的質素、陳存環境、木桶質素及陳存預期等。尤其有趣的是陳存預期,當年單一麥芽未大紅大紫時,本來釀酒師只想在短期內出貨,但結果賣不出去,酒釀積存起來了……結果再坐一會又一會,最後在塵封角落,遭人遺忘。所以購買陳年酒釀的真金白銀,可能盡皆付於各種必然的商業成本,而非因為味道,當然一呷而起的歲月流金輕嘆,也可抵上千金。

老酒層次豐富,新酒果香有力,結合兩者不就好了?但在陳年長短成為重要定價參考時,絕不會用上大量的陳年老酒,接著調和兩滴 3 年年輕基酒進去,然後只能標上 3 年的陳存年份,倒自己米,因為不論是調和型威士忌還是單一麥芽威士忌,依法律規定,酒標陳述的酒齡必須是調和酒釀中最年輕基酒的酒齡,問題是這種做法,市場會認為些酒釀年紀輕不夠格,不會掏腰包了。

Glenmorangie 蒸餾廠。
Glenmorangie 蒸餾廠。

難就難在改變觀念

既然如此,不如不標酒齡還好!這樣既可以放寬了創作空間,同時也讓不同基酒的特點盡情發揮。因此,NAS 便變得有意思了。NAS 意謂 Non Age Statement,即無年份標示的意思,近年,威士忌名牌紛紛推出 NAS 的酒款,不論是單一還是調和型,不論高中低價位,也紛紛推出無年份酒款。當然會有批評說,這可避免了年份酒存下降量的影響……但先不要老古板地認為人家一定騙你,錢在自己手,沒人拿刀拿槍迫你買,凡事試過再說。

推動無年份標示威士忌,借用社會科學術語,是一次 Paradigm Shift,用正常人語言,就是換個角度,從著眼年份,轉成講求味道及風格。要轉變市場對一事的看法,難如登天,隨時歷盡艱辛,卻一事無成。所以執行此事的人,必須膽量識見俱備,一來現在生意大好,何苦冒險;二來以味道推廣,稍一失手,全軍盡墨。當然你可以說這樣可以再賺多點,但也是借助風勢,突破年份囚牢的嘗試。當中先驅一定是 Glenmorangie 的 Dr. Bill Lumsden ,親手創作的 Signet 及 Private Edition 也沒標示陳存年份,而 Signet 的定價還要比 18 年高!而且重點是廠商刻意要讓市場認知風格系列,而非年份,就算是在年份標示的常設系列酒標上,年份標示也相對低調,在宣傳上,也不太著重年份的長短,反而回到基本,先談酒釀的風格味道,及當中的背景故事。忘掉那陳年時間的偏見吧!我們是在享受酒釀,而非鑑證腐屍。

更大更密集的糖果屋:Glenmorangie 的 Bacalta

經歷 Private Edition 首六款的空前成功,特別是 Sonnalta PX,簡直是可一不可再的精妙作品,一直被視為 Dr. Bill Lumsden 接班人的 Brendan McCarron,肩負眾望,創作了去年推出的第七款 Milsean,及剛剛上市,以 Madeira 葡萄酒桶進行熟成的第八款珍藏系列 Bacalta。Bacalta 標榜精心挑選採用曾陳存 Malmsey 的酒桶陳存醇化, 品嘗過後,似乎這位接班人偏愛甜美口味,Bacalta 這名字來自蘇格蘭蓋爾語,是「烘焙」的意思,而這支威士忌的創作靈感正是源自「溫暖宜人、陽光普照的日子」,但說實話,Bacalta 似乎較 Milsean更像一間由牛奶糖、椰子糖等糖果並以蜜糖黏合的巨型糖果屋,相較舊裝的 Madeira Wood Finish,甜美得讓人意外。酒釀有趣,值得一試,如果配上蜜餞或煮梨的甜點,效果非常不俗。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