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倫敦的士司機是怎樣煉成的

A+A-

移民、基層、榮譽、傳統,混在一起會得出甚麼?大概是倫敦的士司機。

倫敦的士司機考牌被稱為全世界最難的考試之一,難度可與考取法律、醫學學位相當。

到底有多難呢?考試本身有一個優越感十足的名號,就叫「The Knowledge」,並非甚麼小聰明玩花樣的縮寫,而是因為通過考試的話,你就有了貨真價實的 Knowledge。過去的士司機幾乎是全男班,但凡在街上遇見幾個喋喋不休,互相問路名的人,或者手裡抓著地圖騎電單車的人,倫敦人管他們叫「Knowledge Boy」——相較香港人對於「學神」的輕蔑稱呼,分別還是很大的。

考生收到的手冊符合英國人一貫輕描淡寫的風格:

「考試範圍是指以查令十字為圓心,方圓六英哩內所有的街道、住宅、公園及露天場所、政府部門、金融商業中心、外交使館、市政廳、寫字樓、醫院、宗教崇拜場所、體育文娛設施、航空公司辦事處、車站、酒店、俱樂部、劇場、電影院、博物館、畫廊、學校、警署、法庭、監獄、旅遊地點——以及乘客要去的任何地點。」

Knowledge Boy

如果聽起來還不是太難的話,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方圓六英哩到底涵蓋多少東西。其中地標約 2 萬個,街道約 2.5 萬條,考生還要記得哪些是單行路,哪些是死胡同,哪裡是迴旋處,而街道上有些甚麼更是鬼見愁,考官甚至會問:一座一呎多高的兩隻老鼠偷芝士的雕塑在哪裡——答案是倫敦橋附近 Philpot 巷一座建築的外牆。

因此,平均要花四年時間才能考到的士牌,合格率僅三成。

為甚麼要這麼難?尤其是在今天 GPS 如此普及的時候,這難道不是食古不化,甚至開歷史倒車。為甚麼?人家只是想當個的士司機。

但是仔細看看到考場面試的人,就不難理解。面試稱為「Appearance」,如此浮誇造作的風格,想來也是維多利亞遺跡。面試的人,不分男女老少,無論新來乍到,有人退了休不甘坐在家中,有年輕父親為了兒女想賺多一點錢,有人是讀書不成的小混混,有鄉音未改的新移民,有人不想再打工,「自己當家做主」,有當了多年文職的中年婦女想挑戰自己。

因為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考試要你投入超過全副精力的心神,要你 literally 腳踏實地,路過每一條街,記得每一個地點,重新開發大腦的潛能,將好久沒有用過的神經元重新連結起來,挑戰自己的極限:專注、耐心、經得起挫折,失敗了重來。你過的不是一個考試,而是人生的一次試煉。

筆試現場

考生當然並不都是倫敦人,尤其是以今天倫敦移民人口比例而論,但他們對倫敦的感情比別人都深,因為這座城市幾乎沒有一處是他們沒去過的,沒有一處他們不知道,一切史蹟勝地、最繁華的焦點,被遺忘的角落,都刻在他們心裡,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融合,倫敦的士司機都經由同一套文化的錘煉:既敬重傳統,也敬重你自己。

考試最大的副產品是榮譽:靠自己掌握的知識、鍛鍊出強大的記憶力、無與倫比的耐心,就值得自傲。榮譽跟地位金錢沒有關係,而是看你做過甚麼,你是個甚麼人,即使你沒有上過牛津劍橋,但是在倫敦開的士也可以有榮譽感,因為你做到的,許多人做不到。GPS 是很好用,可是跟自豪相比,又算得甚麼?

榮譽感才是人生向上最大的驅動,而培養榮譽感的是傳統、刻苦和完全投入,無論是倫敦的士司機,還是日本壽司廚師。這世上還有許多艱難辛勞的工作,都缺乏足夠的榮譽感,致令「基層」、「工作」變成了髒字,不要說甚麼「向上流動空間」,而是從根本上消磨了許多奮鬥的意志。人總是幻想每日舒心順意,最好不勞而獲,不投入不掛心,或者「無期望就不失望」,但那樣的人生必然無痕跡、無份量、無滋味——或許,很多人也無所謂啦。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