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尚未陷落的人文風景

A+A-

真正的領袖,自己不必十項全能。水滸傳裡的宋江在一百零八名好漢之一,為人最為低調,沒有甚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不像林沖、魯智深、甚至不如李逵。但是在緊要關頭,忽然就操刀,殺了閻婆惜。

前北大校長蔡元培被尊為中國現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在一個動盪的時代,坐鎮中國最重要的大學,成為西方自由主義(Liberalism)在中國的奠基人。

雖然是創校校長,蔡元培也是百年來的一位重要的領袖,其歷史意義不下於孫中山和蔣介石。蔡元培禮聘全國學者,事事親力親為。他慧眼欣賞由美國師從杜威、僅 26 歲的胡適,親聘為校授。蔡元培也尊敬陳寅恪,認為他是中國文史的代表。蔡元培也欣賞魯迅,認為他是中國新文學的領袖。

雖然不是人人都應聘,蔡元培的領袖作風兼容開放,准許北大研究馬克思主義,並委任陳獨秀為文學院院長。由於蔡元培愛才,心地太過善良,對於 20 世紀初極端思想的包裝,未能及時覺察。陳獨秀獲聘為文學院長,導致李大釗做了北大圖書館長,然後毛澤東因趕不上去法國的勤工儉學,到北京找機會,想到北大做一個校工,得到當時幾位「新民學會」會員引薦,寫信給蔡元培。毛澤東的同學蕭瑜回憶:「蔡元培先生是位了不起的人,他看了我們的信後有更好的主意,他憐憫毛澤東,對於他能夠刻苦自勵,甚是高興,沒有讓他去做清潔工人,而到校內的圖書館去工作。因此他寫了一封信給北大圖書館長李大釗,信中說:毛澤東需要在本校求職,使其得以半工讀,請在圖書館內為他安排一個職位。」

毛澤東進入北大圖書館,決定者是蔡元培。豈知毛澤東在圖書館產生了自卑感,此一人事決定,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源自蔡元培。

蔡元培關心年輕人,但反對他們為了巴黎和會的 21 條上街示威。然而學生一旦不聽而上街示威,遭北洋政府逮捕,蔡元培又挺身保護。蔡元培並非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只是信仰當時歐美 19 世紀發揚下來的自由主義,也就是由 Liberalism 引伸的人權。

倡導自由,保障人權,是蔡元培身為北大校長一生最堅執的主張。蔡校長逝世之後,葬在香港的華人永遠墳場,墓碑至今猶新,這才是香港最後一道尚未陷落的人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