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航行在歷史風波中的軍艦島

A+A-
軍艦島全貌。 圖片來源:nash.tw

韓國電影「軍艦島」最近上映,又掀起一番爭議。2015 年,當時日本費了差不多十年時間,終於以「明治日本工業革命遺產:製鐵、製鋼、造船、煤炭業」的名目,成功令軍艦島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基於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韓國早在正式登錄前已強烈反對,認為文化遺產是不尊重當時在日朝鮮人的勞役史。

位於長崎的軍艦島,正確名稱為端島。19 世紀末,三菱(不用懷疑,就是今天那個三菱)看中島上豐富的煤礦,從私人擁有者手上買過所有權,為開採煤炭,就在島上大興土木,建造採礦設施,以及工人的居住配套。當時為了招募礦工,三菱隱瞞島上非常惡劣的工作及生活環境,對外將其宣傳成樂園,說所有受聘者都樂不思蜀,不願踏出看外。事實是工人自由受制,無法離開,本質上成為了奴隸。1916 年, 日本史上首幢鋼筋水泥建築——「30 號集合住宅」落成,大阪朝日新聞評論為「像軍艦一般」,此後「軍艦島」之名則不逕而走。

隨著陸續引入西方工業科技,軍艦島及其周邊出產的煤炭, 支持了日本 20 世紀上半葉的工業革新及軍事擴張,文遺上所指的就是這一段歷史。可以說日本由明治到昭和年間的現代化,實有賴島上提供的燃料,尤其二戰時期,軍艦島的煤炭產量迎來高峰,1941 年的出產達到 41 萬噸。

但同時間,島上的環境每況愈下,礦洞倒塌爆炸等意外更是不計其數。回到文首所講,韓國之所以大動干戈,就是因為當時有為數不少的朝鮮人在島上被迫勞動,有的是被宣傳騙來,亦有的是被抓捕來,最後無數人因礦坑意外,或因為惡劣的生活環境死去。日本為軍艦島申世遺的行動,觸動了韓國這段歷史的神經,認為冠上「文遺」之名,是美化了這段歷史。(題外話,當時被勞役至死的,除了朝鮮人,其實還有中國人與日本人。)

當時,日本曾經提出支持韓國為「百濟歷史遺跡地區」申遺,以換取為「軍艦島」申遺的支持,但遭拒絕。最後韓國以日本必須承認,以及說明強制勞動的歷史為條件,作出讓步。然後兩年後的今日,一齣「軍艦島」橫空出世,而且是大製作大宣傳。明眼人一看,大家都理解為何在這個時間拍這樣的電影。潛台詞就是:不管你說不說,我先替你說,先出手就沒錯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