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淘金熱:私人公司搶購海床採礦

A+A-
一隻機械臂在巴布亞新畿內亞海岸附近的深海處,採集一塊蘊含礦物的岩石。 圖片來源:Nautilus Minerals

地球蘊含豐富資源,包括在水面之下。多間私人公司現正爭奪開採海床的權利,希望最快能在 2024 年前,開始挖掘數十億噸珍貴礦物。縱然科學家警告,肆意進行海洋採礦或對環境造成災難性影響,但本為保護海床而設的國際機構,卻似為礦業企業鋪路而非監管它們,掌舵人甚至與其規管對象過從甚密。

海床內的錳、銅、鈷和鎳,乃是製造電動車電池的重要材料。國際能源署預計,未來 20 年對這些礦物的需求或飆升 600%,蘊含它們、海底岩石的凝固物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遂成開採目標。但海洋學家憂慮,吸取結核會擾亂棲息地,揚起的沉積物或使生物窒息,又恐釋放有毒金屬和採礦廢料,破壞海洋生物覓食、捕獵和交配能力。海洋生物學家 Sandor Mulsow 直言,現時深海採礦只有「經濟上的理據」。

雖然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創立、由 167 個國家及歐盟組成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規管「國家管轄範圍外海床及其底土」的礦物勘探和開發,但公約的漏洞,令有成員國贊助的私人公司也可代表其政府提出申請,而最終決定批准與否的,則是 ISA 的法律和技術委員會。加拿大公司 The Metals Company 便通過在基里巴斯、湯加和瑙魯成立及收購全資子公司,取得這三個島國的贊助,申請於太平洋地區開採。

The Metals Company 行政總裁 Gerard Barron 手持從海床得來的多金屬結核;該公司計劃在太平洋 Clarion Clipperton 區的海底作開採。 圖片來源:Carolyn Cole/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The Metals Company 在瑙魯已準備從勘探轉為開採,並要求 ISA 開始起草法規以便啟動商業採礦。ISA 有兩年時間準備,該公司最快可於 2024 年開始挖礦。惟澳洲海洋治理專家 Aline Jaeckel 博士指出:「只要合約批出,ISA 想要叫停也難。目前 The Metals Company 通過不同贊助國,擁有頗多採礦勘探合約。」而一旦 ISA 落實法規,即使尚未清楚對環境的影響,商業採礦的大門也會為其他承包商打開。

「德國之聲」則指,法律和技術委員會毋須透露哪個承包商申請,也毋須解釋為何批准。而據悉承包商需就每項勘探申請,向 ISA 支付 50 萬美元(約 392 萬港元),目前沒有一例被拒。採礦承包商更不受國際法約束,The Metals Company 等公司即使造成環境破壞,也不像贊助它們的國家般需要負責。Jaeckel 坦言:「實際賠償金額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天文數字。所以我們明顯看到,私人公司可以毫無風險。」

622 名來自逾 44 國的科學家及海洋政策專家已聯署,呼籲暫停開採海床。寶馬、富豪、Volkswagen 等車廠及 Google 亦表明, 現不使用採自深海的金屬。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海洋科學助理教授 Douglas McCauley 強調:「鑑於這會影響地球上其中一個最大的生態系統,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一些科學家則認為,ISA 未有推動採礦公司收集足夠環境數據,以有效權衡工業規模的海床開採所存風險。

ISA 批准 The Metal Company 前身、DeepGreen Metals 一份 15 年勘探合約,秘書長 Michael Lodge 曾在該公司的宣傳片亮相,他在 2018 年參觀一艘採礦公司用來探索海床的船時,Gerard Barron 亦在現場。 圖片來源:Michael Lodge/Twitter

Stefan Bräger 曾於 ISA 擔任科學事務官員多年,這位海洋生物學家直言:「現任秘書處人員非常支持深海海底採礦,他認為要保育環境,比協助採礦更礙事,早非秘密。」近日「洛杉磯時報」亦指,ISA 秘書長 Michael Lodge 抹黑了 Bräger 參與發表、指當局執行環境法規不力的論文,又現身採礦公司的宣傳片及推廣活動、定期與這些企業的高層會面,還指採礦的潛在影響被誇大,聲言後果是「可預測及可管理」。

Jaeckel 指出:「隨著我們邁向開採階段,ISA 作為一個機構,關鍵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權力分立,目前這並不存在。」Mulsow 更認為「ISA 不適合監管國際水域上任何活動,那像是讓狼顧羊」。他警告,若是放任企業貿然鑽挖海床,「最大輸家將會是下一代,因為人們現未了解,深海擁有何其重要的生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