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海洋開採,中國「水裡水裡去」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鯨魚之死,引起全港關注。不想其他海洋生物蒙受同樣的不幸,值得瞭解一下勢將影響海洋甚深的海底開採工作,看看聯合國附屬機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未來會如何制訂規則,也瞭解一下不同國家的想法。

太平洋的最深處幾千年來一直未受干擾,但在可見的未來,居住在數千米海底的生物似乎會迎來新的訪客,觸發點是 2021 年,太平洋島國瑙魯觸發一項規則,要求 ISA 在兩年內制定深海開採規定。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階段,慢慢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轉向發展綠色能源,但陸地採礦無法滿足一些需求,如鈷和鎳等金屬,現時就決定向海底資源打主意。

雖然目前企業已經可以在國際水域探勘礦物,但礙於國際準則,仍不能進行開採。有見及此,國際海底管理局近日在牙買加舉行會議,探討大規模工業採礦,在最後一刻達成協議,將於明年就海洋環境保護進行正式討論。

過去一個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37 個全球金融機構、海產品團體、科學家和原住民團體呼籲停止深海採擴。部分參與協商的國家主張暫停深海採礦以保護海洋環境,如智利、法國和哥斯達黎加等就提出預防性暫停深海採礦的提案,得到十幾個國家支持。

不過中國在會議卻大唱反調,阻撓一項禁止批准採礦許可證的提議,渴望看到海洋採礦業的進展,並且尋求在海床進行有價金屬的採礦,原因一來本身持有五項採礦合同,二來是矢志力谷綠色經濟原材料,不過最後也未竟全功,最終定案是暫停深海採礦。

對此哥斯達黎加代表 Gina Guillén Grillo 就表示,「一個國家能夠綁架大會,這非常令人失望」,雖然所有成員國都有發言權,但就「希望反對國遵守諾言」允許明年討論。惟正所謂「利之所在,則忘其所惡,皆為孟賁」,中國相信或許會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水裡水裡去」。

跟氣候問題一樣,海洋開採勢必掀起地緣政治角力,長久下去,一些國家未必會遵守這些沒有法規約束力的議案。不單是中國,如紐西蘭挪威亦正在考慮制定自己的海域開採規定,由此可見,未來海洋和陸地也是 ESG 年代的兵家必爭之地。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