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地安置搬遷一座城?

A+A-
基律納市有部分地域正面對著地陷威脅。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熟悉不過,類似的事情正在瑞典城市基律納(Kiruna)發生,分別是當地人並不「移山」,而是「移屋」。基律納市主要產業為礦業,市鎮西面的礦場,為當地居民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但自 2004 年開始,因礦場擴大挖礦範圍,導致附近一帶地面沉降、建築物裂開及倒塌,對市民的安全構成威脅。現時該市正展開搬遷計劃,除了部分建築物將會整幢搬至新址是計劃之一內,這座位於北極圈的小城,更把鄰舍關係、文化歷史等等人文因素納入其中。

事實上,若關閉這個歐洲最大的鐵礦山,該市未必需要搬遷。然而,基律納市的經濟命脈卻在於礦場。一旦停產,意味全市共 4,000 人失去工作。而預計十年後,礦山附近地面會因塌陷出現裂縫,並逐漸向基律納市方向延伸。故市政府與礦業公司 Luossavaara-Kiirunavaara Aktiebolag(LKAB)達成協議,決定在 2033 年前,把市中心及週邊受影響範圍向東遷移約 3 公里。基律納現時約有 18,000 名居民,當中 6,000 名市民需要搬離。

是次搬遷計劃並非單純的人口遷移,共 21 座文物建築將會陪同市民搬進新址,當中不少已具百年歷史,對當地人來說,這些「集體回憶」早已成為與城市的歷史密不可分。第一個搬走的住宅單位 Arbetarbostaden B5 亦有 100 多年的歷史,基律納市發展部負責人 Goran Cars 形容過程令人焦慮:「由舉起到車上搬運,再將它完好放置,過程比預期困難。」現時,多幢建築已經搬走,包括當地第一位警官的住所、於 1909 年落成全市第二古老的建築等。Cars 沒有透露各搬遷成本,但表示與建造類似建築物大致相同。

地標基律納教堂(Kiruna Church)亦會搬至新市中心。

建設新址方面,目前新市政廳已接近竣工;2018 年開始,預計以兩年時間建設商店及企業的基礎設施,未來將在新址興建不同社交場所、文化活動空間等。而居民則以緩急次序搬至新單位,Cars 表示:「若預計地裂將於 2019 年影響一所民居,我們會預備一年緩衝期,在 2018 年就開始協助受影響的居民遷移。」而在計劃後期,其餘居民將一次過搬遷,避免原址居民附近有舍無鄰,慘遭「冷落」。新址現已建造約 300 所新居,並有近 400 名居民搬入,最終目標為建成 3,000 伙。

至於原址的未來,Cars 強調不會白白丟棄,任其淪為「鬼城」。據 LKAB 提供資料顯示,經與市政府協議,市中心原址將重新開發為工業用地儘管如此,市政府亦意識到,隨著現代技術逐漸取代人力,基律納未來不能再過於依靠礦業,「現時礦場員工人數只及 70 年代的一半。真正的挑戰是開要發其他產業,我們正為旅遊業發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