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子女認識性侵?

A+A-

從美國到香港,近日接連有知名人士告白,表示年幼時曾遭性侵,而被指控的施襲者們,包括受害人的教練、醫生及師長,並因這些人擁有權威地位,令男孩女孩長久難以啟齒,事到如今才敢說出來。假如指控屬實,不止令人心寒心痛,更讓家長們深感擔憂,如何能保護子女,讓他們免受傷害。「紐約時報」就此訪問兒童組織創辦人、心理學家及教育專家,探討實際有效的預防方法。

盡早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父母沒可能每分每秒都在子女身旁,所以讓孩子從小學會自保,是防範性侵的重要一步。在子女牙牙學語時,家長應利用更換尿片或洗澡的時間,教導身體部位及生殖器的正確名稱,並讓孩子明白除了爸媽、照顧者或醫生外,沒有任何人可以觸碰他們的私處。但家長也需解釋清楚,即使碰觸是出於檢查需要,也該是點到即止,而假如是在求診中進行,亦應有父親、母親或其他成年人在場。

印第安納大學公共衛生教授 Debby Herbenick 強調:「教孩子明白『身體是屬於自己的』,這件事從來都不嫌早。」她舉例,譬如當家長搔癢孩子,而孩子認真喊停時,他們便該停手,而這道理亦適用於情感表達上。「你可提議孩子去擁抱或吻一下親戚,但他們拒絕的話就別要勉強。這讓孩子明白,如何表達感情是他們的選擇,並非為討好別人而必須去做的事,甚至乎沒有義務去做。」臨床心理學家兼育兒專家 Wendy Mogel 博士亦提醒,假如子女在洗澡或更衣時要求私隱,父母理應尊重。「這種做法表達出尊嚴的概念,令孩子學懂辨別何謂適當與不適當,並教會他們身體的獨立和自主。」

教育孩子在必要時勇敢說不

專家建議,家長應讓孩子盡早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

Mogel 博士亦指出:「我們傾向對孩子強調守禮,但當他們開始對處境感到不安時,卻未有醒覺得到,自己有權無禮和離開。」因此,她建議家長與子女進行角色扮演遊戲,例如假裝是位鄰居,向孩子展示小貓。「你要在遊戲中提醒孩子,假如認為情況不對勁,他們毋須保持禮貌或答腔,儘管逃跑和說給信任的成人聽就好。」涉童罪行研究中心總監 David Finkelhor 認為,角色扮演可給孩子一個應對尷尬場面的練習機會。「孩子很難明確表示『我要回家』或『你不能這樣碰我』。但當他們練習去表達這些強烈訊息,能令他們在必要時更易說出口。」

組織 Girls Leadership 聯合創辦人 Rachel Simmons 補充,父母也應讓子女確信,自己的感受是可靠的。「在我們的文化中,男孩女孩都傾向輕蔑彼此的感受。但其實我們可以說『我相信你的感覺,你也應該如此』,因為當你肯定自己的感受,方能保護自己。」

使孩子能安心向你坦承經歷

兒童性虐待診所「希望兒科中心」醫療總監 Tara Harris 提醒,孩子被侵犯後,往往會被施暴者恐嚇,指他們若把事情說出去,非但沒人相信,反而會遭到指責、失去社會地位或與侵犯者的「特殊關係」。所以尤其重要的是,家長需要告訴子女,假如有人令他們感到不適,或不當地觸碰他們,可以安心說給你知,亦不會因此惹上麻煩。父母雙方都應向孩子解釋,若是把事情說出來,你不會判斷對錯或責怪他們,並會盡力保護他們。

不過,Mogel 博士指出:「家長們似乎深信不疑,News Feed 的性質導致陷阱處處,以為子女一旦離開自己的視線,就會被人襲擊、侵犯或綁架,巴不得在孩子腦內裝個 GPS 追蹤器。其實這是杞人憂天。」她認為父母在密切關注子女的同時,也要注意別太過火。她表示:「我鼓勵家長訂立規矩,要孩子在睡前把手機等電子產品留在父母房中。這樣做既能確保孩子的睡眠質素,也可得悉會否有人乘著入夜,向孩子傳送不當訊息。」

Herbenick 教授則提醒,為人父母者若發現孩子有任何遇險跡象,必須認真對待。她舉例:「如果你的孩子突然變得悶悶不樂,或者長時間獨留在房,便應去跟他們聊聊。讓他們明白,『我發現你有這種情況,我想確認你是否 OK』。」她更強調,如果孩子透露自己遭受侵犯,家長不要打發了事。「孩子如何從這般遭遇康復過來,最大的因素之一,就在於他們說出事件後,成年人如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