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看照片、動畫和兒童節目,能乖乖等我一陣子。」神奈川縣一名 37 歲女性這樣說。她每天周旋於工作與家庭之間,借助智能產品轉移 4 歲兒子的注意,方可稍為喘息。她直言:「沒有這些工具,那是撐不過去。」東京都一名 6 歲女孩的母親也說:「沒有任何『工具』能比智能手機更好令孩子安靜待著。」但當盯著手機無視周遭、偷拿手機看影片、長期前傾而頸梗膊痛,淪為一些兩歲孩子的日常時,科技為育兒帶來的便利和毒害,叫許多日本家長掙扎不已。
日本近年出現所謂「智能手機育兒」(スマホ育児)現象,愈來愈多父母為教育、娛樂或安撫孩子,讓他們自幼時常接觸手機。Benesse 教育綜合研究所年初進行調查,訪問 3,400 名居於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及埼玉縣的幼兒母親,結果發現在育有未滿 1 歲子女的受訪女性當中,有兩成人表示孩子幾乎每天用手機看影片及相片,比率較 4 年前的同類調查飆升 6 倍,而在育有 1 至 4 歲孩子的受訪母親之中,亦有 20% 至 25.9% 表示子女近乎天天用手機。
旁人看來,這些家長似是貪圖方便,放任孩子早當「低頭族」。但為人父母者,何嘗不怕子女長看手機會傷身傷心,只是有時候實在萬不得已。「雖然盡可能也不想讓孩子使用智能手機,但在醫院輪候時還是會用」、「比起孩子在公眾場所吵鬧騷擾他人,還是用手機比較好吧……」等等,都是不少爸媽的心聲。Benesse 的調查亦顯示,「在外等候」、「孩子嘈吵時」、「坐私家車及火車等交通工具時」,會給孩子用手機的受訪母親,分別佔 33.7%、23.5% 及 21.6%。
非牟利組織「IT Support 佐賀」的講師浴本信子認為:「以往在公共場合,父母要帶好幾件玩具哄孩子。現時若在一些需要保持安靜的地方,讓孩子短時間內看手機確是有效。」可是一旦養成習慣,後果不堪設想。眼科診所所長浜由起子指出:「學前兒童的近視病例近年持續增加。據家長們所言,很多都是在 2、3 歲已常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看影片。」她解釋:「近距離看著液晶顯示屏進行操作,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而對幼齡兒童來說,更易受到影響,窒礙眼睛成長。
長期放任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亦會危害其腦部心理發展。任職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診所的精神科醫生木部則雄警告,家長應該提防子女患上「手機依存症」,對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構成障礙。他表示:「手機遊戲足以叫人上癮。人在過關斬將時,腦內會分泌多巴胺等『快樂物質』達至興奮,而在追求這種快感期間,就會陷入依存狀態。」他強調:「持續玩些只要盯著屏幕動手操作的手機遊戲,反應雖會變快,但有可能減慢聆聽及理解他人說話的能力發展。
歸根究底,問題在於幼兒對著手機有多頻密有多久。千葉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藤川大祐相信,孩子平日若與父母保持良好的親子交流,閒時一同出外玩樂,那麼偶爾用用手機,也沒甚麼大問題。「假如家庭有這能力,讓子女用 10 至 15 分鐘手機,某程度也是可以的。」木部醫生亦強調發展需要均衡:「讓孩子透過運動培養身體動感、給他們讀繪本來訓練想像力及聆聽能力、讓他們玩積木來認識空間感等等,希望父母能明白,給子女這些多元化體驗是很重要。」
家長該如何在手機育兒中取得平衡?浴本強調,使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時,父母應與孩子一起操作。她解釋:「正如繪本,丟給孩子自己看是不行的。親子一同閱讀才能得到喜悅。使用資訊產品也一樣。」非牟利組織「After School」代表平岩國泰則提醒:「父母就算讓孩子使用手機,也別要把主導權交予他們。因為智能手機對成人來說只是『工具』,對孩子來說卻是容易上癮的『玩具』。為人父母者需要認清,正因為手機是充滿刺激的產品,他們必需訂下規則,避免子女泥足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