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長銷不絕的秘訣一:痛恨廣告

A+A-
2012 年,Phil Knight 在納史密夫籃球名人紀念堂典禮上演講。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史上唯二得過兩次康城廣告獎最佳廣告,也是艾美獎唯一拿下兩次最佳廣告獎的品牌,Nike 創辦人 Phil Knight 在回憶錄「跑出全世界的人(SHOE DOG)」中揭露他的成功秘訣,竟然是「痛恨廣告」?

「我從不相信廣告的威力,一點都不。我認為,產品自會證明一切,否則就是假的,終究只有品質才算數。我無法想像有任何廣告文宣真能證明我錯了,或是改變我的思維。」Knight 說。

Nike 的廣告商、全球最大獨立廣告公司 Wieden+Kennedy 創辦人 Dan Wieden 回憶,當初 Nike 找上他們做廣告,開宗明義就說「我們痛恨廣告!」

這話聽起來矯情,畢竟,它的廣告詞「Just Do It」在 1999 年,被「廣告時代(Ad Age)」選為 20 世紀最偉大廣告詞第二名。1997 年,蘋果創辦人喬布斯甚至讚美 Nike:「是史上最偉大的行銷公司」。

何以一個不相信廣告、討厭廣告的人,卻經營出全球最會廣告行銷的公司?

其實,Knight 痛恨的,是傳統廣告中那種只強調產品與價格的粗暴作法,相較於迷信廣告能帶入的營業額,他更重視「態度」的傳遞。

Nike 問世的第一個平面廣告「沒有終點線(There is no finish line)」,就是這樣的產物。廣告中有位跑者孤單地跑在俄勒岡的鄉間道路上,四周環繞著高聳的花旗松;旁邊寫著:「戰勝競爭對手相對容易,戰勝自己則是永無休止的投入。」整張廣告幾乎看不清一雙鞋。

  • 1991 年,Nike 問世的第一個平面廣告「沒有終點線」。

「Nike 在廣告裡從不講鞋,不提氣墊,也不提跟其他人的不同,」喬布斯分析 Nike 在行銷上的獨特之處,「他們向運動員致敬,藉此告訴大家他們是誰、他們做甚麼。」

Knight 認為,要喚起情感連結才能喚起消費者的行動,其中最能激動情感的,就是用叛逆溝通。

1984 年,Nike 用一百萬美元簽下米高佐敦當代言人,這個行情幾乎是當時一般籃球明星的十倍。Nike 為佐敦設計出黑紅相間的佐敦一代籃球鞋。當時 NBA 規定,球員穿著球鞋必須是黑白相間,不能有其他顏色,佐敦穿佐敦一代上場打球等同違背聯盟規定,只要佐敦出賽,Nike 每場被罰五千美元。

隔年,Nike 推出一個 32 秒的廣告,佐敦腳踩佐敦一代拍打籃球,旁白說:「9 月15 日,Nike 創造了一雙革命性的新球鞋。10 月 18 日,NBA 把它趕離場。幸運的是,NBA 阻擋不了你穿著它們。」那一年,佐敦一代銷售額為 1.3 億美元,成為當時史上最暢銷運動鞋。

  • 1985 年,Nike 推出廣告「Banned」。

Knight 指出,一個概念必須在 24 個字之內傳遞,否則現在的世界過於複雜,訊息很快便會被淹沒,無法打動消費者。這也解釋為何 Nike 的廣告詞,都是接近口說的 Slogan。

他為 Nike 灌注的強烈個人特質,塑造出「Just Do It」這句話。在這句響亮口號的幫助下,Nike 的銷售量不斷提升,再也沒有其他運動品牌,能夠撼動 Nike 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