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碳水化合物嘉年華

A+A-
炒麵麵包是日本國民級食物。

筆者不是揀飲擇食的人,基本上沒有甚麼是吃不下,簡餐便飯吞進去死不了就可以。但日本有一種食物,筆者到今天仍無法理解,也不太願意食 —— 碳水化合物加碳水化合物。這樣說太抽象,舉個典型的例子:炒麵麵包。炒麵麵包事實上是日本國民級食物,因為價錢低廉,在便利商店 100 日元左右已可買到。動畫漫畫裡,經常出現在中學生們午餐桌上,而且還頗受歡迎。

然而,筆者想吐糟的是:碳水化合物包著碳水化合物,你們到底有多想吃碳水化合物?在香港人的進食感覺中,飯、麵、麵包這些碳水化合物類的確是主食,在小學開始已經提個不停的食物金字塔的最底層,但沒有多少人會食淨白飯、或者白麵包。便宜如腸仔包也有丁點肉在裡頭,甚至雞尾包亦有甜椰絲。大牌檔打冷之類更加不用說,叫餸食飯,叫餸食飯,也是有「餸」才吃「飯」,大家也是點完菜後才加碗飯仔吧?

除了炒麵麵包,日本還有炒麵飯糰(飯糰中混著切碎的炒麵),筆者甚至見過炒飯定食(炒飯配白飯)。只有碳水化合物的配搭,感覺是吃過前菜後還未上主菜一樣,彷彿甚麼都沒有吃過就突然完結。就這個問題,筆者跟某日本人朋友談過,他說:「你不應該想裡面的配搭是不是合理,考慮這個配搭好不好吃就夠了。好吃就吃吧,不用想太多。」但你不覺得炒飯定食之類,同樣的東西吃兩次,感覺很彆扭嗎?「應該有想同時吃白米飯跟炒飯的人吧,那就讓他吃不就好了?」的確人有選擇吃飯的自由沒錯啦⋯⋯

電視劇版本的「孤獨的美食家」裡,每一集開始都有段讀白,說「能夠不受打擾地進食是現代人的權利」。這句「不受打擾」所指的,除了物理上的干擾外,或者進一步的意義是指「能夠選擇的權利」。即使食物的配搭從外觀到營養平衡(只有碳水化合物),都無法稱得上合埋,但有人想食就有餐廳食肆提供。

進食的選擇,引伸出來的其實是消費行為。在消費社會中,所有欲望都是平等的,只要有需求就有供應。從文化角度看,或者會變得膚淺;但從生理進食而言,每人都成為美食家,這是現代社會賦予人的權利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