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英國小鎭舊書店

A+A-

英國許多小鎮,都有一家舊書店。舊書店是英國小鎮的一道最迷人的風景。

每一家舊書店,都體現了書店主人的性格。小鎮的人口,往往只有幾萬,因此小書店如何營運,盈利若干,往往是一個謎。

然而不要緊,舊書店的主人,有如一座寺院的高僧方丈,把自己埋藏在紛亂堆積如山的古書裡,自己當然也手持一卷,過著半退休半經營的生活。

舊書店的門通常都有一隻小銅鈴,門一打開,有一陣悅耳的聲響。地板必然是舊木版,狹窄的通道,兩旁的書架,書籍如何分類、如何擺設,已經在暗示店主人自己的喜好和性格。

推門時驚動的銅鈴,令店主略一抬頭。顧客闖入了他的領土,驚動了孤獨國王。此時隱然有一種心理壓力:如阿里巴巴,唸一聲芝麻開門,走進了一座藏寶洞,你空手進來、如果也空手而出,不但對不起你自己這趟奇遇,不買幾本書,也好像虧欠了在書海中靜坐化緣的老僧。

店主人對於書本的偏見和心思,都在小裝飾小擺設的細節裡。譬如我最近在英格蘭南部 Lyme Regis 走訪的這家舊書店,阿嘉莎姬絲蒂的偵探小說足足有半書架,還有奧威爾。店主用作家的半身像來裝飾,還有幾件舊小熊玩具、幾隻戲劇的動物面具,為知識森然的嚴肅環境,注入了幾分童真。

我選購了幾本。付錢的時候,老主人看看封面,抬頭看我一眼,也許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亞洲人竟然不是開餐館,而是對「這種書」有興趣。他主動打開話匣子,問我從哪裡來。

然後他說幾十年前曾經小住香港,他做過英聯邦遠東殖民地奬學金的面試官,負責審核申請自曼谷、新加坡、香港的清貧學生去英國讀書的奬學金。由這一點開始,他談到 50 年代冷戰時期遠東之種種,他記得的香港地區名字和維多利亞港的風物,以及那一段時期英國的外交。

買幾本舊書,貢獻本土消費,遇到這類很純樸的當地人,很有學問和見識,而且主動給我卡片,囑咐下次路過再來。

每一家舊書店總有幾本書,在等待來自千里外的一名新客。買一本舊書,打開扉頁,上一手的書主樓下的簽名,日期是 1958 年,註明是學業優異、校長所送。其中褪色的藍墨水還留下了筆記。向書店主人付了錢,帶走了的,不止是一本舊書,而是在時空的厚霧裡,如東方快車駛過維多利亞時代,經過鄂圖曼帝國,駛進舊北平的一座舊車站,那一世紀牽雲遞月的一縷緣份的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