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公仔機是無人商店的成功例子?

A+A-
類似的夾公仔機專門店在臺北夜市很普遍。

談到 2017 年最火的零售業新浪潮:無人便利店,你腦海浮現的是甚麼模式?美國亞馬遜無人超市(Amazon Go)、中國的繽果盒子、阿里巴巴的淘咖啡,還是日本 7-11 與 Lawson 試驗性質極強的自動收銀概念店?

有趣的是,這幾家科技巨頭突破性創舉所帶來的營業額,恐怕還比不上一個風行台灣 25 年的古老商業模式:夾公仔機。根據統計,2017 年全台灣總計有超過 20 萬台夾公仔機,總營業額超過 5 億港幣。

夾公仔機最早出現在百貨公司的遊樂區,消費者只要投入數元,就能操作夾子抓取機台裡面的絨布公仔。隨著電子產品演進與網購盛行,人們外出遊玩或購物的時間愈來愈少,夾公仔機一度面臨像大型電子遊戲機一樣沒落的命運。

不過,拜任天堂的超人氣遊戲 Pokemon Go 所賜,2016 年夾公仔機奇跡般又再度盛行。原因是,玩家們用手機到處抓虛擬精靈,業者就趁勢把實體的 Pokemone Go 公仔塞進機內,創造另類的虛實整合,引發了另一波夾公仔熱潮。

若只是夾絨布公仔,頂多只是吸引到一些少男少女,夾久了也會膩。為了招攬生意,開始有業者嘗試夾其他東西,例如高單價的藍牙喇叭、名牌手錶,甚至情趣用品。夾公仔機從小孩子的玩意,進化成大人的娛樂。

沒想到消費者看到竟然可以夾蘿蔔、粟米、唐生菜、青瓜,竟然蜂擁起來。

一個最經典的案例,台灣彰化縣鹿港鎮有一個夾公仔機業者,在菜市場看見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青菜賣不掉,心生不忍,把剩菜全部收購,然後半開玩笑的丟進夾公仔機裡面讓玩家來夾。沒想到消費者看到竟然可以夾蘿蔔、粟米、唐生菜、青瓜,個個覺得超新奇,不到一天全部夾光,幫業者創造了 3 倍業績

當機台內連青菜都能放,是不是連便利店裡的零食、飲料,也可以拿來夾?於是夾公仔機搖身一變,從單純的娛樂設施,變成無人商店的雛形。一個 17 平方米大的店面,可以放置 7、8 部機,消費者進去,投幣,夾取,離開,完全不需要店員招呼,業者只要每天打烊前來補貨、收錢即可。

尤其,為了避免消費者投了大錢卻甚麼都沒夾到,抓狂破壞機器,業者也推出「投滿 XX 元就讓你免費把商品帶走」的服務。名義上是免費,實際上消費者投入的金額早就超過商品的市價。除了省下人力成本,還能獲取超額利潤。

當然,這種模式距離真正的無人商店還很遙遠。根據德勤中國(Deloitte)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佈的報告,從目前已經運行的幾個模式來看,無人便利店技術上仍舊不是十分成熟,面積、貨品種類等方面也都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對於無人便利店來說,營運的基礎是能力的輸出,對於商品供應能力、軟硬件技術、佈局能力、營運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無人便利店企業需要在這些方面有突出的能力,才能夠在激烈競爭的零售市場中存活。

夾公仔機一般設保證夾取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