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作建材,更環保?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車車木材從森林運出,是發展中國家司空見慣的事。一般來看,木材與砍伐森林脫不了關係,而砍伐森林又是嚴重的環境問題,它既會破壞生態系統和棲息地,也是氣候變化的一大「推手」,怎看都不會是環保建築的選項。不過,多得人類留下龐大的碳足跡,木造建築現時熱潮再起,甚至被奉為唯一重要的可再生建築材料

若是像在亞馬遜、印尼或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原始森林那樣,明顯是木材的供應地,自是無法被當作一個可持續的來源。不過,在全球很多人口密集的地方,包括在歐洲中部,當地人世世代代利用森林,並在過程中改變了森林。歐洲森林研究所所長 Marc Palahí 指出:「過去數百年來歐洲的森林一直得到活用,現時在很多方面都是高度人性化。」

譬如在德國,絕大部分森林都是「二手」—— 曾被砍下然後重生。早在 18 世紀,開採木材就意味德國森林逐步縮小,林務人員遂思考如何以可持續方式管理。護林員 Bernd Sommerhäuser 便如此解釋可持續林業的基礎:「消耗量不會超出生長量 —— 目標是恆常保育。」他補充,對森林的干預不光為可持續發展,更是要保持其生物多樣性。「如果我們放任森林自生自滅,就只會得到一片櫸木。」

其實曾幾何時,木材是世界各地主要的建築材料,其後隨著工業化,西方國家為迎合 20 世紀的要求 —— 寬闊橋樑、高聳大樓和承受負重 —— 木材開始被視作落伍。但生產鋼鐵和混凝土等物料需要大量能源,運輸路程亦多遙遠,從中釋放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氣候變化。部分估計指出,生產一噸重或一立方米的混凝土,產生相當於 410 公斤重的二氧化碳,所消耗的能源足夠一戶家庭使用逾 10 天。

相反,那些來自可持續管理森林的林木,生產時留下較少碳足跡,而在建築物中使用木材,還能隔離二氧化碳。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便會吸去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儲於木材之內。德國建築師 Arnim Seidel  解釋:「當我們以木材建樓,可以長時間保留這些被儲起的二氧化碳,不讓它排到大氣之中。」木材在環保上的優勢得到肯定,較其他建築物料輕巧靈活,還能模製成不同形狀,並容易運送到工地,因而掀起新一輪木造建築風潮。

位於挪威的 The Tree 挑戰成為世上最高的木造住宅。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加拿大、美國以及歐洲多個城市,都在湧現木造的摩天大樓。Seidel 形容,這些都是利用木材作可持續建築的「示範項目」。此外,還有更多較為「貼地」的項目,同樣涉及大量木造建築。以德國為例,約有 4 分 1 房屋和公寓大樓正以木材建造。任職公關顧問的 Susanne Roth 正是受可持續建築吸引,對波恩郊區一棟多層住宅公寓進行投資。此樓採用了 190 立方米的木材,共將 190 噸的二氧化碳從大氣抽離,相當於從馬路撤走 40 輛汽車。

資深木匠 Sebastian Adams 受聘建造這棟住宅公寓。他表示,利用木材建樓講求高度發展及有效的技術。「譬如尺寸形狀不符的木材廢料,就會被壓進蔗渣板,有助支撐建築物。」他指出,木造建築安全、可靠和持久,而且不如我們想像般易燃,若與其他物料一同使用,亦有助於減少火災風險。Roth 認為,木材還有一項優勢:「沒甚麼比赤腳走在優質溫暖的木地板上要更舒服。」

然而不少評論質疑,木材的可持續發展,僅在於其採木過程,效果還得取決於可持續性認證計劃,而那可能存在漏洞。再者,可供採木和再生的「二手」森林就只有那麼多,假如供不應求,那會變成怎樣?Palahí 表示:「我們需要確保,在歐洲現存的少數古老的原生森林得到保存。」那就是說要種植更多的樹木,避免原生森林被砍個乾淨,同時有利於氣候。Palahí 還指出,我們需要「在從森林採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折中妥協」。

其實森林不僅保護生物多樣性,亦能保護水資源和維持土壤。除此以外,生物經濟(Bioeconomy)這種基於可再生、生物資源的經濟體系,有賴於森林提供愈來愈多基石去發展。Palahí 提醒:「如果我們想要改善氣候變化問題,就要以再生生物能源,取代現時建基於石油的鋼鐵和混凝土,而歐洲森林正是再生生物能源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