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倫比亞,靠「矯牙」向上爬

A+A-

所謂「講嘢最緊要有牙力」,在哥倫比亞有一口靚牙,真的很重要。不少人在年幼時會做俗稱箍牙的牙齒矯正手術,對於他們是痛苦的時期,除了不便以外,還有是戴著牙箍(矯正器)實在是不好看。可是,英國自由記者 Amalia Illgner 在文化雜誌「經濟學人 1843」文章說道:「不同於我 14 歲的時候,這些哥倫比亞人似乎對於矯正器感到十分自豪。」

Illgner 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機場降落後,讓她精神一振的是哥倫比亞人燦爛的笑容,及笑容中折射出的白色光彩。哥倫比亞人看來很重視牙齒是否漂亮整齊,這除了有可能是哥倫比亞人牙齒天生麗質以外,Illgner 還有留意一樣事情,有多少人口中戴著牙箍呢?就在她從機場走到的士站短短的 20 分鐘路程,至少便有三名的西裝筆挺的行政人員、一名母親、一名洗手間當值員、一名軍裝士兵戴著牙箍。

27 歲的導遊 Juan David 告訴 Illgner,他從委內瑞拉卡拉卡斯搬到波哥大時,第一件事就是預約牙科矯正醫生。他之前戴了大約 6 個星期的牙箍,而看看導遊尚未進行矯正手術以前的相片,以 Illgner 的英國標準,導遊的牙齒看起來可說是完美。但對於熱衷於給顧客留下最佳印象,以及想覓得美人歸的 David 來說,這還遠遠不夠。「牙箍顯示你重視自己,在這裡一個美麗的微笑是有幫助的。」為何牙齒與笑容在波哥大是這麼重要呢?

首先需知道哥倫比亞是個收入極不平等的國家,在拉丁美洲中排第二。而在波哥大的經濟分層,有份加劇不平等的問題。波哥大每個街區都有一個正式指定的 estrato(等級),分成一至六層,第一層代表最貧窮的人,另一邊的第六層是超級富人。居住在較富裕社區的人比較窮的人付更多的電費、水費、污水和廢物處理等公用服務費用。這個制度在財政上幫助窮人的同時,卻也貶低這些分層較低的人。駐哥倫比亞的聯合國官員 Roberto Lippi 就曾把波哥大的等級制層比作種姓制度。

在不平等的社會,波哥大也特別注重外表。愛丁堡大學人類學家 Alexander Edmonds 寫到了有關巴西整容手術的普及,他認為吸引力可以「把權力授予那些被排除在其他特權體系之外的人」。於是在波哥大,矯形牙箍就像整容手術般,顯示著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亦讓他人得知自己願意投資未來。研究美學在拉丁美洲作用的三藩市大學教授 Michael Stanfeld 認為,「明顯可見的矯形工作」是清晰的信號,表明某人屬於「新興階級(classe emergente)」。矯形本身便有其意義和作用。

一名曾在哥倫比亞待上半年的英國人說:「30 年來,我從來沒有像在哥倫比亞這樣,6 個月之內經歷那麼多有關牙齒的話題。我聽過很多人對我說,我應該給它們修正修正,而你從不會在英國聽到有人這麼說。」另一名抵受不住壓力的人向 Illgner 表示:「我現時在箍牙,但在自己國家絕對不會想要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