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奇怪恐懼症

A+A-
各種恐懼症令人沮喪。

天下恐懼症何其多,怕蛇怕蟲怕高怕逼,有數據指,全球約 15 – 20% 人終生至少患過一種恐懼症,無論任何一種都有機會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和恐慌發作、盜汗顫抖等生理反應,幸而醫者多有合適的治療手段應對。以下是幾種叫人難以置信真實存在的奇怪恐懼症

1. 恐老症

誰不想青春常駐?不過恐老症(Gerascophobia)患者怕老的程度就異乎尋常,他們見不得皺紋老態,怕老更怕衰老至死,光想像都足以造成恐慌發作,嚴重更會導致抑鬱症。

恐老症除了指老化恐懼,亦有極端至「不想長大」的患者。例如期刊 Case Reports in Psychiatry 曾有病例報告一名墨西哥 14 歲男童,因為害怕長大,從 11 歲起開始節食限制營養吸收、喬聲保持童音、駝背扮矮,一旦發現身體出現發育徵狀便會陷入恐慌和焦慮,甚至曾考慮做手術逆生長。「不想長大」原因眾多,這名男童則是出於分離焦慮症,害怕獨當一面後需與親人分離,渴望永遠停留童年受父母庇護。曾有動畫 Gerascophobia,描繪這種如「彼得潘症候群」的恐老症。

  • 2015 年蘇格蘭 BAFTA入圍動畫「Gerascophobia」——「出了大學,我就得工作。要賺錢叫我害怕。我想我永遠不可能賺大錢。」

2. 年輕人恐懼症

出名「恐童」的湯川學。 日劇「神探伽俐略」劇照

有年輕人怕老,也有怕年輕人的老人,即年輕人恐懼症(Ephebiphobia),類似病症亦有恐童症(Pediophobia)。年輕人恐懼症很大程度來自「年輕人即魯莽衝動」的死板印象。據流行文化研究學者 Karen Sternheimer 在 2006 年書作 Kids These Days: Facts and Fictions About Today’s Youth 分析,媒體、市場營銷、政客、研究學者等對年輕人的形容都有份促成人們對年輕人的恐懼;隨著社會進步,年輕人被抽離勞動市場,分配至講求紀律、個人自主權較弱的學校制度,加上在年青一群身上加諸愈來愈多制衡和「安全保護」,企業向家長推銷電腦或電話監控,部分學校甚至會購置閉路電視和金屬探測器,營造年輕人不可信的形象。慢慢地社會分裂出「青年」概念,2006 年一研究論文形容:「社會一方面為他們的青春和購買力著迷,另一方面醜化他們成對經濟沒有建樹的人群。在社會主流,他們被塑造成不顧為社會大體和共同利益的麻木形象。」年輕人的輕Z率行為與成人不能同日而語,對年輕人的恐懼便開始蔓延開去。這些人在面對年輕人時如臨大敵、出現焦慮、胸悶氣短,使他們對年輕人避之不及,亦有人會因此堅決反對一切有利年輕人的議題。

3. 旅行恐懼症

大部香港打工仔恨去旅行求之不得,大概很難想像有人怕外遊怕成旅行恐懼症(Hodophobia)。 出門在外諸多不便,既怕意外難料,又怕樂極忘形不慎超支。註冊專業顧問 Kathleen Brown 指:「受旅遊恐懼影響的人眾多,只是很少知道這種心理也有病名。嚴重到乾脆完全拒絕外遊的人,很有可能因而影響事業或交際。」

4. 色彩恐懼症

色彩恐懼症(Chromophobia)患者會因為見到特定一種或多種顏色,而勾起恐懼或相關聯的陰暗回憶,雖然具體何種顏色多視乎個人經驗,不過當中尤以華麗鮮明的顏色最易出事,例如紅如鮮血傾向使人與血腥印象掛勾。部分患者只需迴避「過敏」顏色即可,亦有人因而傾向處於色彩單一的環境。美國演員 Billy Bob Thornton 便是公認的色彩恐懼症患者。

5. 恐熱症

「熱到暈」。 圖片來源:Joshua Klapow/Youtube

如果說怕旅行怕顏色尚可迴避,天氣恐懼症就實在避無可避。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數據顯示,每 10 個美國人就有 1 個有天氣恐懼症,恐熱症(Thermophobia)亦在其列。患者難當悶熱天氣,加上被熱空氣籠罩造成無處可逃的錯覺,更令他們感覺無助。「他們會時時監察著天氣變化,為熱天氣做好準備。」他們怕熱不止在熱天氣,有時更及於熱飲熱食,一旦發作症狀或輕或重,從噁心盜汗到顫抖失語,有人更會索性搬到嚴寒地區避暑一了百了。

6. 意見恐懼症

意見恐懼症(Allodoxaphobia)顧名思議就是害怕聽取外界不同的意見,患者尤其恐懼別人表達與自己有關的意見,簡單如商量晚餐菜單或日常開會都如陷地獄。此症的成因,包括以前曾持續受到批評留下心理陰影。與其他社交恐懼症相似,儘管其性質頗不合理,但影響力強大,徵狀包括噁心、心跳加速、發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