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秘密:味道的幻覺

A+A-
拉開汽水罐的聲音也會影響味覺。

為甚麼用透明玻璃杯和黑色膠杯喝水,感覺會不一樣?

紐約客雜誌專訪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教授 Charles Spence,他率領的實驗室 Crossmodal 主要研究大腦如何綜合來自五官的訊息,再連貫組合產生印象,而不同感官搜集到的訊息其實互為影響。譬如,士多啤梨嘗起來是甜還是淡,有相當一部分取決於呼吸所採集到的有機分子;如果吃薯片的時候聽不到脆響,味道會不會有變化?

2004 年他曾邀請 20 個調查員參與吃品客薯片的實驗,結果發現,即使每個人吃到的薯片是完全一樣的口味和新鮮程度,咬起來的脆響聲音愈大,就給人愈新鮮的感覺。實驗顯示,大腦同時處理的是聽到的脆響和嘗到的觸感,所謂「味覺」其實是組合成的多元感知。

飲食是僅次於性的多元感知體驗。曾有科學研究聲稱味覺是由位於鼻腔的嗅覺感受體(olfactory receptors)主宰,而味蕾的功能其實只佔一小部分,因此,感冒或呼吸道塞住的時候,味覺會大打折扣。Spence 更進一步認為,至少一半的飲食體驗,是由視覺、聽覺、觸覺所帶動。

他的實驗發現,士多啤梨慕絲放在白色的容器裡,比放在黑色容器裡,感受到的甜味增強 10%。用瓷杯裝咖啡比用玻璃杯,嘗起來濃烈感增強一倍,但甜味降低 3 分之 1。如果聽低沉音樂的時候吃苦味拖肥糖,苦味會增加 10%。今年他的論文指出,曲奇餅如果用一個粗礪的容器盛載,咬起來感覺更硬更脆。以果汁為例,如果品牌字樣是弧線向上看起來像微笑,比看起來弧線向下好像皺眉,前者的銷量是後者的兩倍。

如今這些研究已經廣泛應用於商業產品的設計包裝,雖然人人都心知食物本身和包裝是兩回事,但是對於大腦接收資訊而言卻沒有區別。早在 1920 年代,產品設計師 W.A. Dwiggins 便聲稱,「包裝比內容更重要」,因為我們的消化器官受到刺激,並非從看見食物的那一刻起,而是從看見花花綠綠的包裝就已經開始分泌消化液了,7up 汽水罐改包裝堪稱名例,結論是,黃色色調愈增加,愈能提升檸檬酸的感覺。

今天 Charles Spence 的研究將此一理論提升到神經科學的層次。他最近為全球最大的飲料罐製造公司之一 Crown 集團測試不同質地的罐子,以辨別拉開罐子的時候音高和音質,找出哪一種聲音更悅耳,有令飲料喝起來更清爽的感覺。Crown 集團對外事務總監 Cormac Neeson 表示,聲效在潛意識裡會左右我們對產品的觀感,因此通過改善包裝,便能提升顧客的感受和體驗,譬如聽起來更為陽剛的聲效,有利於強化能量飲品帶給顧客的體驗。

紅色、圓形,都會增強甜味的感覺。

Spence 的實驗裡也堆積了生產商送來的失敗案例:譬如 2011 年可口可樂為拯救北極熊籌款推出特別版白色罐裝,但是引起顧客投訴,質疑可口可樂換了配方。Spence 認為這是一個典型例子,證明不同色彩會引起味覺的變化。他率領的實驗已經反覆證明,可口可樂常用的紅色,令人聯繫到甜味;實驗還證明,鹹味的爆谷放在紅色盒子裡,嘗起來也有甜味。

另一個失敗例子是吉百利旗下命名 Koko 的牛奶松露朱古力,銷情停滯。Spence 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 k 的發音令人聯想到苦澀。形狀也會導致味覺的變化,曲線比直線更能提升甜味的感覺,顧客吃同一款甜品,裝在圓碟子裡,比放在方碟子裡感覺更甜,區別程度達 20%。

如今 Spence 的研究經費有 75% 都是由飲食界提供, 他的合作夥伴包括 Unilever 的感知腦神經學團體,以及星級名廚 Ferran Adrià 和 Heston Blumenthal。但發現了這些原理,除了促銷之外,還可以如何應用?

Spence 舉例,老人因為味覺遲鈍,喝番茄湯的時候往往比年輕人要多放一倍的鹽。面對這種情況,可否利用顏色、形狀、聲效來提升鹹味?這是不是比直接攝取過量鹽分更利健康呢?他目前和英國政府的行為科學研究隊伍合作,盡量運用感官去調味,有助減少即食產品經常超標的鹽分和糖分,改善癡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