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真是世界上最宜居之城?

A+A-

港人夢寐以求移民到澳洲,而墨爾本更已連續 7 年獲「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美譽,令人想移民到該地之心更熱熾,但墨爾本現實情況又是否不負美名呢?事實好像是有點落差。

人口膨脹、地價貴、交通擠塞、失去多元特色似乎是這個城市開始「不易居」的徵兆。

The Rise and Fall of Marvellous Melbourne 一書的作者城市歷史學家 Graeme Davison 指,墨爾本一直是一個務實的商業城市,畢竟它由土地投資者發展。但商業掛帥以外,墨爾本也注重藝術休閒:城市成立以後不到 10 年就出現英式植物園,幾年以後,市政府就確定興建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積極營造文化上的多元。

宜居不再

他說:「墨爾本就是那樣的城市,但現在我覺得它有危險了。」今年 2 月,墨爾本房屋中位價格已超過 90 萬澳元,是普通工薪階層難以負擔的房屋價格,市民的分野變得明顯。居於市內的人住在交通和文化設施附近,邊緣居民要乘幾個小時車才能上班;又有不少公眾因屬於公民的聯邦廣場(Federation Square)可能變作 Apple store,失卻地方特色和公共空間而不滿。

上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墨爾本都是澳洲保守黨的核心,那時政策嚴苛,酒吧在 6 點便關門。但戰後這座城市有大量移民湧入,其中很多來自歐洲,在越戰之後亦多了越南移民。大規模的移民帶來改變,逐漸擺脫沉穩的形象,墨爾本開始多元化,良好的城市規劃令中央商業區出現了生機。

移民太多

不過,墨爾本目前正處於另一個人口增長期,每年約有 12 萬新居民在該市定居,移民大多來自中國和印度。去年,維多利亞州增加 14 萬名新移民,其中絕大多數在墨爾本定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 1.6%,更遠高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而在截至 2016 年的 10 年間,墨爾本人口增長 4 分之 1,速度超過倫敦、溫哥華或墨西哥城。

移民太多似乎不再是好兆頭。墨爾本地區報紙 The Age 的政治編輯 Josh Gordon 去年就表達不安,他指這種人口增長速度不可持續:「墨爾本在過去 10 年已經失去大部分令人垂涎的宜居生活,不再值得此名號。」墨爾本的人口正邁向 500 萬關口,預計到 2030 年代將超過悉尼,成為澳洲人口最多的大城市。

為此,所屬州政府正努力提供基礎設施,如發展維多利亞州迄今為止最大型的公共交通項目:110 億美元的地鐵計劃,增加車站以解決繁忙時間的擠擁問題。不過,由於工程到 2025 年才會完成,屆時這座城市又再增加百萬人,計劃或難以跟上變化。

房屋的價格是許多人望之卻步的原因之一,獨立的市長候選人 Sally Warhaft 說:「如果繼續按現時的租金和價格發展,那麼我們最終將變成一個非常富有的人才能夠居住的城市,而可以令城市運作的人會被迫愈走愈遠。」 

「離地」觀察城市

經濟學人情報社(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給予墨爾本「世界上最適宜居住城市」的美譽,當中考慮到地區安全、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和環境因素,但此指數其實商業味濃,可視為公司派遣其執行人員到海外的指南。事實上出差到當地的企業高層不會住在墨爾本的郊區,不會為支付租金而苦惱也不用飽受塞車之苦。

如要讓當地人都能喘口氣,保持宜居之地的特質,可能要酌量減少移民,才有時間建造更多的學校及改善公共交通,住屋費用也可因此稍微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