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人太多:旅客與居民,唯有隔離方能共存?

A+A-

一個城市太受歡迎,其實並非一件好事。

看香港你便知,從油尖旺到銅鑼灣,莫不是拖喼的遊客 —— 邊說這裡太小沒甚麼好玩,邊在各大商場瘋狂掃貨。大公司要做生意,自然愛這「熙來攘往」,但小市民要過生活,早煩透這「水洩不通」。每次走過西洋菜南街,或在九龍塘站轉車,恐怕你都會想:「留條生路來走好嗎?」然而,行政長官連八達通都不懂用,沒逼過地鐵也沒被喼輾過雙腳,難怪沒想到要去解決問題。

沒人來玩你就沒錢賺,但當來的人太多,你賺了錢也難花。這份愛恨不得的矛盾心情,威尼斯人感受最深。每年約有 2,200 萬人到訪這座水都,每日來的觀光客甚至比本地人還多。擠滿人的小巷、無止盡的噪音、隨地丟的垃圾、被破壞的秩序和漲不停的房租,皆令居民深感煩擾。跟遊客同擠一輛水上巴士的 Bruno Ravagnan 坦言:「在這裡生活愈來愈難。」

逼不得已之下,很多人遷到遠離聖馬可廣場的城堡區(Castello),甚至離開主島改住對岸的梅斯特雷(Mestre)。水都內的威尼斯人,從 1951 年約有 17.5 萬名,減至現時約剩 5 萬名。仍在主島生活的 Elena Scarpa 更指:「雜貨店、肉店、麵包店和書店都已結業,變成了紀念品店,令物價愈來愈貴。」換作香港高官,他們會說要不包容要不移民,但威尼斯市政府明白,本地人和外地客,兩者缺一不可。

當局設法平衡民生與發展,先是禁止大型郵輪在水都內穿梭,今年更宣佈會嚴懲行為不端的遊客,亂拋垃圾及跳河搗亂者,將被罰款 25 至 500 歐元(約 240 至 4,750 港元)。但再多規矩也無減遊客熱情。早前的復活節長假,威尼斯接待了 12.5 萬人,光是等坐水上巴士便要花一個小時。唯恐本周末連接 5 月 1 日的長假再有如此「盛況」,當地決定實施前所未有的「隔離政策」,令遊客與居民分道而行。

為了疏導人潮,旅客若是前往聖馬可廣場及里阿爾托橋(Rialto Bridge)等熱門景點,將要改行只供旅客行走的路線,與民居保持一定距離,紓緩窄街小巷的擁擠情況。市長 Luigi Brugnaro 所簽署的法案,形容這是「確保威尼斯這座歷史名城的安全和宜居的緊急措施」。而試圖從內陸開車過來主島的遊客,可能會被禁用 Ponte della Libertà 這條連接兩地的橋。

Brugnaro 表示,實施目的是要「管理水上交通和人流」。他又形容措施是項「實驗」,暗示假若成功,日後或會再度實行。此舉或會得失部分遊客,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卻有望避免殺雞取卵。畢竟威尼斯需要遊客帶來收入,遊客也希望威尼斯保留本來面貌。像英國組織 Venice in Peril 的主席 Jonathan Keates 就說過,所有措施的目標,都要是令這座水都繼續成為宜居的美麗之地。

「該去管理旅遊業、徵收更高的旅客稅、向小商戶提供稅務減免,並支持可負擔的房屋。」他認為:「威尼斯需要在城中生活的居民、在街上玩耍的孩子,還有坐在長椅上的老人 —— 這才是我們認識的典型意國城市。」文化遺產與旅遊部部長 Dario Franceschini 深有同感:「意國城市之美,不僅在於建築,還有在商店和工作室的真實生活。我們需要拯救它的身份。」但香港的身份,又有誰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