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自宮也是向上流動途徑

A+A-
「光緒帝大婚典禮全圖冊」第 8 冊「賜宴圖」 圖片來源:香港文化博物館

特區高官呼籲歷史教育要清晰,不知他們「清晰」的定義是甚麼,「高清」看中國歷史簡直黑暗殘酷出乎想像,甚麼「爬滿蚤子的華美的袍」,看真一點,爬滿蛆蟲還差不多。除了種種令人頭皮發麻的虐待狂細節,有時是畸形心理更令人毛骨悚然,譬如「自宮」這回事。

宮刑的詳情就不說了。用作刑法的時候,對象主要是兩種:一是戰俘,二是當作免死之刑,譬如滅族之罪的死囚的家人。

更可怕的是作為牟利的手段,譬如有人被皇帝看中,宣入內廷當差,即身不由己立刻完蛋:這種人多數出身優伶或樂工,而介紹人會從中得到一點好處;其二是偏遠地方被拐賣的兒童,從隋朝開始至明末,許多宦官來自廣東、福建,就是因為在這種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販賣人口肆無忌憚,而人口販子往往能從中發財。再者是地方官或藩屬國的進貢,挑的當然都是相貌秀麗,聰明伶俐者,否則送上去不合心意,誰敢擔欺君大罪呢?

但這些人都是被迫的。

「自宮」不是自己動手,而是指自願。自宮的現象極為常見,尤其是在宦官得勢的王朝更為普遍,目的當然是為了接近王權,所謂「自宮以適君」:自宮的人有已婚生子的,有父子相繼,有兄弟聯檔,甚至有人將自己的子孫都送去閹割,無非是為了求財。

因為對於世代貧困,考不上科舉的人,這就是他們的 Social mobility,是改變命運的上升渠道。連官場不得志的人也視自宮為升官途徑,譬如萬曆朝的高淮,年輕時在京城當稅吏,娶妻生子之後自宮到尚膳監任職,這是一個頗多油水的差事,後來更出任遼東礦稅使,最後又是橫徵暴斂,激起民變被罷官。

由於自宮的人口形成了穩定供應,順勢又產生了專門幫人閹割(門面話叫做「淨身」)的職業,譬如晚清京城的「畢五」和「小刀劉」兩家作坊,每季接受名額 40。這些自願閹割的人還要先報名,接受作坊審查相貌舉止,如果年紀大、長得醜、行為粗笨,基本就沒戲唱了 —— 進了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是聰明俊秀的人生存和晉升的機會更大。

報名自宮當然要付錢,收費並不少,但這等於是他們為命運翻身投資的本錢,所以許多人身無分文也極力找人擔保賒貸,入宮之後按月還錢,有的太監境況不好,還上十幾年也不出奇。

「自宮」雖然已經很扭曲,但相對「私閹」,總算還叫有規矩。

「光緒帝大婚典禮全圖冊」局部

從隋朝廢除宮刑起,來自罪犯的太監大減,政府接受民間自宮當差,但必須先報名經政府批准,宋朝的要求是自宮的人去兵部報到,擇日淨身,不許私自閹割。明朝的時候曾嚴令禁止民間私閹,如有違規,下場是流放。但是到了景泰年間,有一批私閹的人被破例接納,缺口一旦打開,結果是成群結隊的人集合在皇宮外面,吵著鬧著要入宮當差,於是朝廷一再下令嚴禁:或驅趕出京,遣回原籍,或恐嚇處以死刑,但終究還是以網開一面告終,而到明朝滅亡的時候,據說「宫中宦官七萬餘人嘩然而走」。以前總以為是皇帝一個人變態,但現在看來,紫禁城更像是一個專門向走投無路低端人口開放的收容所 —— 當然這種收容絕不是免費慈善。

看到這種內容,真好像腐臭的氣味透過紙背撲面而來,實在很難對古代中國再有任何幻想:權力、資源集中到這種地步,底層的人只能如蟻附膻地苟活,完全沒有可能考慮人格的獨立和尊嚴,落後的經濟方式完全無法支持個人的獨立生存,科舉如何打破階層固化也沒有用,充其量仍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出頭的人只是極少數,生活在最底層的人,連當奴隸也要付出這種慘痛的代價。

許多人痛恨工業文明帶來污染和破壞,好像沒有了工業革命,我們就還能保留一片青山綠水,漁耕讀。人總是人,有生存需要,有無窮慾望,馬克思痛斥「資本來到世上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髒」?極權統治的小農經濟不但無法提供更多活路,更無法消除這種變態畸型的生存方法,每個毛孔裡流著甚麼,馬克思想像得到嗎?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