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血管的部分,回得去嗎?

A+A-

已經阻塞了的血管,改掉不良習慣可以清掉阻塞物嗎?

心臟病是香港第三號殺手,冠心病是當中最致命的疾病,從 2016 年的數據中可見,每天平均約有 11 人死於冠心病。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動脈內壁積聚血脂,主要為膽固醇,亦有鈣沉積物、其他免疫細胞等所形成的斑塊(Plaques)等,隨著時間累積,血管壁會因此增厚或硬化。

吸煙、壓力大、不良的飲食習慣、肥胖等因素都會引致動脈粥樣硬化。那麼,如果在生活習慣上「撥亂反正」,又可否減少主動脈中的粥樣斑塊?醫學博士 Richard Klasco 指出,改變原有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戒煙、壓力管理及做運動,可以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變小,並有助其趨向穩定,減少從血管壁脫落而阻塞血流,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這種情況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消退(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情況始於二戰期間偶然的觀察。挪威科學家注意到食物短缺,特別是缺乏高脂肪食物如牛奶、忌廉、牛油及芝士等,與降低導致心臟病死亡風險有關。

改變飲食習慣可令斑塊消退的第一個證據來自 1947 年,一位病理學家解剖營養不良患者的屍體後得出結果,了解到斑塊「通常(但不全都是)會出現再吸收的情況」。到了 1987 年,在一項關於飲食和降膽固醇藥物的研究中,首次證實人類可以出現斑塊消退情況。3 年後,一項生活習慣對心臟作用的測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研究,證明若生活方式改變,在沒有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患有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下,都能夠出現消退現象。

不過,令血管回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艱苦的,其飲食必須為全天然、植物性飲食,更要將脂肪限制在總卡路里的 10% 以內。受試者必須戒煙,定期做有氧運動,以及參與提供減壓訓練的療程。

雖然只有 28 名男性參加是次測試,不過這項研究很快就得到一些大型研究支持,其中包括 2015 年的一項整合分析,該研究綜合以往所發表的所有試驗數據,對超過 2,000 個個案作出評估,明確指證:生活方式改變,即使血管阻塞情況嚴重,血管中的斑塊也能夠減少。

不過,該注意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確能減少斑塊,但只可以視為患者用藥以外的輔助手段,而非替代品,兩者結合才真正對動脈粥樣硬化消退有利。要改變既有習慣,也許不容易,但能減少心臟病發作風險,值得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