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盃補課】足球員為何愛「插水」?

A+A-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 圖片來源:路透社

足球術語「插水(diving)」,是指球員假裝被對手侵犯受傷,以欺騙球證取得有利己方的裁決。世界盃賽場上,要數插水之最,想必是巴西球員尼馬。當然,會在賽事上做出「插水」的球員不僅尼馬一個,目的皆為騙得罰球等裁決。有研究人員認為,「插水」是球員類似於自然界的一種欺騙行為,藉此換取優勢。不過,一次成功的「插水」,背後亦有不同考慮。

儘管有人指斥「插水」屬欺騙、不君子行為,但亦有人為此辯護。美國洛杉磯銀河隊前總經理 Alexi Lalas,接受美聯社訪問時指:「我不認為『插水』是對賽事或人的侮辱行為。這是一種技巧,當中有出色與拙劣的分別。」言下之意,即視「插水」為爭勝的策略技巧之一,與欺騙扯不上道德關係。上述見解是否成立見仁見智。然而,客觀事實是,「聰明」的球員,往往會以「插水」行為,獲得球例的傾向優待。

  • 如果還不太明白何謂「插水」,以上是一些非常誇張的示範,當中有些耳熟能詳的球星。

科學研究指出,欺騙行為普遍存在於人類與其他動物身上。以招潮蟹為例,當雄性折斷的蟹螯重新長出,即使兩者外表沒有分別,新螯的強度實際上已不如前者。不過招潮蟹在下次戰鬥時,仍會以恫嚇形式揮舞外強中乾的新螯,使對手退卻。動物尚且如此,以球場為舞台的足球員,騙術更是層出不窮。當潛在的利益顯得非常巨大時,人便更有可能使詐,從而得到超過潛在成本的回報。對球員來說,假如「插水」成功,有時可以扭轉賽果,但即使球證看穿「插水」行為而對自己作出懲罰,頂多也是領一張黃牌。

研究人員以動物的信號理論(signalling theory)闡述「插水」如何運作:「插水」屬「虛假信息」,「插水」球員是信息發出者,球證則為接收者。研究指,「插水」能否成功,在於球員「插水」時與球證的接近程度。「插水」時接近球證的球員,獲得罰球的機會是遠處時的三倍。虛假信息的接收者愈近,成功率愈大。不過,更近的距離亦意味著,球證有更大機會看穿把戲而作黃牌處分。

  • 如果覺得「插水」那麼誇張怎能騙人?請看看高級示範。

「插水」的時間亦有一定規律。研究人員觀察 10 個足球聯賽、共 60 場足球比賽的數據發現,當兩隊平手時,「插水」的比例會比領先或落後時高近一倍。這反映「插水」的出現並非隨機,而多是因球員欲使之成為爭持時的關鍵。而當球隊進攻時,球員「插水」的可能性高於防守時的一倍,並隨著與對手龍門的接近程度逐步上升。此外,報告亦指出:「隨著球證的罰球判決增加,球員的『插水』行為亦更頻繁。」

研究提出,若加重對「插水」的懲罰,使其成本相對潛在利益而言,風險更高,應可減少「插水」行為。但在現實中一場球賽往往需考慮更多,如球證若持過於嚴苛的態度看待球場發生的事件,可能會影響比賽節奏,有損球賽可觀性,亦可能因錯判而忽略真正遭侵犯的球員。

有指,本屆世界盃開始採用影像輔助裁判(VAR)技術,協助球證執法,雖未在球例上加重懲罰,但亦總算向前踏出一步。VAR 亦成功在賽事上發揮作用,如早前巴西對哥斯達黎加的賽事上,VAR 影像就成為尼馬「插水」的證據,推翻原來的罰球判決。可是使用 VAR 是有其限制的,所以不會每個判決都動輒使用,難怪曼聯領隊摩連奴亦指,本屆世界盃「很多球員不斷誇張地『演出』,令比賽質素下降。」

A post shared by Ray Rod (@rayrod747) on

  • 尼馬精湛的演技引來網民惡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