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之道:人類應否以科技控制天氣?

A+A-
2013 年 1 月底,印尼雅加達連日豪雨引發水災,當局決定以人工降雨的方式,誘使雲層在抵達首都之前先降雨,此舉成效備受外界質疑。 圖片來源:ROMEO GACAD/AFP/Getty Images

聖賢有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乃是天道之大經。風調雨順,四時節令不誤,更從來是國家富強繁榮的基礎和象徵。數千年前的人類古文明,已有祭天改變氣象的儀典,今日巫覡一說雖已沒落,但人類企圖支配氣象的慾望則從未減退,仍有科學家和大財團不斷以新科技嘗試逆天道而行。有效與否,學者尚未得出絕對定論,不過,當少數人能夠以資本控制天氣,掌握著呼風喚雨的權力,人們亦逐漸關注其長遠影響以及無從監管的隱憂。

過去較常見的傳統氣象操控技術,是最早出現於 19 世紀的冰雹炮(hail cannons)或冰雹火箭(hail rockets)。形狀像個巨型的朝天喇叭,透過向大氣層發射衝擊波,並在空中發出巨大的雜音,有指這樣可以避免空中形成冰雹,使其像雨水或雪泥一樣倒下。譬如在墨西哥,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Volkswagen)過去幾個月就以冰雹炮技術,試圖驅散冰雹風暴,保護剛出廠的汽車免遭破壞。

不過,如此技術性支配天氣,帶來便利之餘亦有負面影響,冰雹炮如今也成為跨國財團的一大擾民工具。有墨西哥的農民指責大眾的冰雹炮設施,正是催毀他們農田莊稼的元兇。他們認為,是冰雹炮的干擾導致天候失調,結果在預期大量降雨的月份,迎來了持續多月的旱情。

透過向大氣層發射衝擊波,冰雹炮可在空中發出巨大雜音,有指這樣可以避免空中形成冰雹。

2005 年,基於同一原因 —— 受到冰雹風暴的打擊,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決定在其密西西比工場安裝冰雹炮,但這做法讓鄰近居民苦不堪言。原因是冰雹炮每隔 6 秒就會向天發出一聲巨響。當時有鄰居投訴:「就像在我開車駛過的路上,放了一個巨型喇叭。」

與此同時,陸續有科學研究質疑冰雹炮技術是否確實有效。荷蘭氣象學家 Jon Wieringa 在一篇論文中便提到,這項技術根本只是「浪費金錢和精力」,世界氣象組織對此看法亦表示贊同。

但科技改良顯然進一步滿足了人類對呼風喚雨的慾望,透過小型飛機將化學物質射入雲層的人工降雨(Cloud seedings)技術,現時已被證實更能有效控制區域性降雨。在全球 50 多個國家都被廣泛應用,例如驅散機場一帶的霧氣,減少巨型冰雹為加拿大帶來的財產損失,增加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降雪量,或增加德克薩斯州在夏季的降雨量。

然而,人工降雨一直受到氣象學家批評,指只是治標不標本,於對抗旱災無實際價值。專門研究氣象新技術對社會經濟和生態影響的 ETC Group 拉丁美洲總監 Silvia Ribeiro 形容:「我們只是操控天氣,但沒有改變造成這些情況的因素。」再者,頻密地操縱某一地域的天氣,最終可能影響自然常態:「即使它是地區性的,讓人憂慮的是,這種自由選擇或會演變成氣候變化。」

今年 7 月中,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發射催雨彈。 圖片來源:TPG/Getty Images

目前,其中一個最惹關注的,是中國政府正準備實踐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人工降雨計劃。透過由國企研發的軍用火箭,政府期望能增加青藏高原的降雨量。作為全球最乾燥地區之一的青藏高原,涉及面積達 62 萬平方英里,等同 3 個西班牙。卡內基氣候地球工程治理計劃(Carnegie Climate Geoengineering Governance Initiative)執行主任 Janos Pasztor 則認為,西藏的大範圍人工降雨項目,將促使中國政府從單純的天氣操控,跨越到爭議性更大的地球工程學(Geoengineering)領域。

「天氣變化往往是局部性的。你做了某個決定,它就會發生。當你停下來,它就會消失。但地球工程,或者氣候修改,則意味著你做了某些事情而它不會還原。」Pasztor 表示:「如果(西藏的天氣變化)長久地進行下去,它將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而不僅僅是天氣。」

從人工降雨到地球工程,儘管有學者相信這是最有效改變全球氣候變遷的手段,然而,以人為方式干預氣候,至今仍存有極大爭議,並牽連到各種道德責任問題。「誰是擁有權力做最後決定的人?杜林普?埃克森美孚的老闆?還是聯合國大會?」Pasztor 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敦促各國政府商議對策,以預防某個富甲一方的流氓國家隨心所欲,將全球生態操縱於股掌之間。「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一定要做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