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的大學生,以及他們讀的負債大學

A+A-
英國大學為建造新大樓,以致負債累累。

英國大學的高昂學費,令很多畢業生半生背負學債。但他們或不知道,大學本身也是債台高築。「經濟學人」報道,根據路透社整理估算,英國逾 130 間大學的負債額,從 2012 年的 50 億英鎊,飆升至近 120 億英鎊。在 2016 至 17 年度,出現赤字的大學多達 19 間,遠超於上一年度的 6 間。據說有些大學甚至將近破產,將來或有可能被他校接管。不過,大部分貸款並非花在師資或教材,而是拿去修繕校園。

保守黨及自由黨聯合執政期間,推出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一是允許大學把 1 年的學費,上調將近 3 倍至 9,000 英鎊,為大學提供收入作為貸款擔保。其二則是廢除大學收生上限。大學依賴學費作為收入,自然熱衷招徠學生,而因為收生再無上限,最具吸引力的大學可從其他對手「搶客」。於是乎各校借來的錢,多被用來建造一座座時髦的大樓。有大學職員在開放日直言:「你要如何判斷一間大學的好壞?你無法判斷課程內容,所以作為替代,就要看演講廳或體育設施。」

但全球金融危機以後,銀行貸款乾涸,大學轉向資本市場。列斯、利物浦、卡迪夫、曼徹斯特、劍橋及牛津等校,全都通過發行公共債券享受低利率,各自籌得 2.5 至 7.5 億英鎊。名氣稍遜的則尋求私人投資者,例如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級別最低的就竭力爭取任何貸款人,而它們亦是赤字最大的一批。布拉福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認為:「高等教育變成市場導向,競爭日益激烈。」聖瑪莉大學(St Mary’s University)則指其赤字是「在計劃當中,並專注於增長和學生體驗方面的投資。」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一座行政大樓。

可是,情況將會愈來愈嚴峻。由於千禧年後出生率下降,在 2017 至 2020 間 18 至 20 歲的人口,將會減少 15 萬。對大學而言,這意味潛在「顧客」減少。但政府收緊移民政策,令大學難以招收海外學生以彌補不足。而即將進行的高等教育經費審查或建議減低學費。此外,大學方面將不得不增加對退休計劃的供款。西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副校長 Steven West 相信:「有些大學將面臨難以增加有效存款的危機。」

分析認為,大部分大學都會渡過難關。MetLife 投資管理機構資產經理 Jason Rothenberg 指出,貸款予英國大學的一個吸引之處,在於學生事務署(Office for Students)的良好監管。該署會檢查所有註冊院校的財務狀況,所以在困難出現前便會意識得到。大學董事局亦會監督院校的財務。但一些業內人士承認,若是不太起眼的大學,或難以吸引有足夠能力的董事來完成這項工作。

雖然一些大學及借貸方假設,假如校方遇到麻煩,政府會為其紓困,但學生事務署署長 Michael Barber 爵士明言並無此事。他提醒:「這種想法會導致決策失誤及缺乏財務紀律,不符合大學自治的原則,亦不符合學生的長遠利益。」監管機構的目標是保護學生而非校方,為了達成目的,或會把學生轉到別的院校,或是安排收購現有院校。現任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臣 Sam Gyimah 亦指,當校方作出魯莽的財務決策,政府並無責任「為大學紓困」。

惟「經濟學人」質疑,英府是否真有膽量放任大學破產,因為此舉會被指責為容許大學對學生進行不當行銷,而一些最為岌岌可危的大學位處好工難求的地區。不過學生事務署制定的要求之一,正是大學需要制定計劃,一旦破產將如何安置學生。Barber 爵士表示,很多人至今仍視之為官僚主義行為,但他警告,「這是系統中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