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俠醫」的失敗,造就華人世界第一名導

A+A-
2006 年,李安終於憑著「斷背山」成為奧斯卡金像獎導演獎得主。 圖片來源:M. Caulfield/WireImage

要說漫威史上票房與評價皆慘的電影,由李安執導的「變形俠醫(The Hulk)」肯定是其中之一。但正如所有超級英雄都必須經歷過從蛻變到重生的歷程,這個慘敗,反倒孕育了日後華人世界第一位足以與史提芬史匹堡、馬田史高西斯等並駕齊驅的世界級名導。

2001 年,以「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李安,終於在荷里活闖出一片天。這個獎有多難?在他之前的華人名導,張藝謀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都與奧斯卡失之交臂。而李安,用極東方的元素及美學,征服了西方觀眾及主流評審的眼。

但他並沒有被這個成功沖昏頭。李安知道「外語片」畢竟不是荷里活主流。翻過「臥虎藏龍」這座高山後,他下一個挑戰,就是要硬碰硬的去槓美國主流商業片市場。

李安曾說,「電影靠的是一股人氣,是一種聚集人氣的活動。」人氣最旺的戰場,當然就是荷里活商業片,這才是電影之神安排的主戰場。

野心勃勃的挑戰,結果卻差點讓李安在電影這行粉身碎骨。

2003 年的「變形俠醫」是漫威史上票房與評價最慘的電影之一;圖為劇照。

李安回憶拍攝「變形俠醫」時,他完全不懂電腦特效,對科幻美學一無所知,但過去的成功讓他充滿信心:「我的無知在某方面可以為影片帶來新義,我的懵懂讓我還不知道如何去害怕。我一直想再拍部結合嚴肅劇情與流行文化的東西,這部分我很拿手,我想嘗試更大的挑戰。」

他太高估當時的自己。那一年,李安 49 歲。從影以來每一次的跳躍,李安都能夠順利跨過,但這一次,他的心太大,大到無法駕馭。全新的動畫技術、荷里活的商業與製作機制、漫畫美學等陌生領域,再度拼掉他半條命,加上年近 50 歲的中年危機、久未碰觸的父子情感,所有的情緒都在此刻一次爆發。

電影中主角班納在童年時因父親造成心理陰影,形塑他冷淡壓抑的個性,後來由於基因變化,引發潛藏的憤怒,迅速變成一個龐然怪獸,當中反映了李安與父親的關係。

「你們看到的『變形俠醫』,80% 都是反映我的性格,」李安坦承。拍「變形俠醫」之前,他自認與母親個性較接近,像父親的部分少,因為自己行事素來柔軟、不喜衝撞,曾評論自己「是個濫好人,深怕得罪人,有禮貌卻拖拖拉拉,凡事逆來順受。」與他共事過的人也總是形容,當拍片遭逢不順時,他會頻生悶氣,卻不將感受說出口。

然而,就在拍「變形俠醫」的過程中,李安才在自己身上發現了父親的影子。「觸及父子間的緊張,還有死亡與創作間的關係,我覺得體內好像有甚麼東西硬要迸開,讓我在電影裡面不自覺的用暴力表達出來!」向來溫婉的他語氣難得激動。

情感上瀕臨潰堤,再加上首次碰到荷里活的商業與發行機制,讓不擅交際的李安徹底崩潰。「拍片後面有很多的社會、人情,水面下 80% 的工作,是我受不了的。」

結果,這部砸下 1.3 億美元超高製作成本的電影,全球僅賣出 2.4 億美元票房,扣除行銷費與戲院分紅,慘賠收場。惡毒的批評接踵而來,甚至被美國影評認為「悶到爆炸的爛片」。

這次的失敗,幾乎絕了李安的導演之路。「臥虎藏龍」時的病痛還沒養好,「變形俠醫」又讓他遭逢地獄深淵,「我身心俱疲,很想就此收手,」他說。沒想到,就在這最沮喪的時候,竟然盼到了父親對他的肯定。

「斷背山」是李安導演事業的高峰之一;圖為劇照。

打從他走上電影這一行以來,父親向來只勸他打消念頭、回學校當老師,但這次卻對他說,「你不能放棄,要戴著鋼盔繼續拍下去!」從影以來第一次得到父親正面的鼓勵,李安頓時覺得有了繼續往前走的力氣。他到了人煙稀少的美國中西部,拍攝成本僅 1,400 萬美元的小品「斷背山」。

「我盡量不多想,不動氣,每天按部就班,把該拍的拍完,人雖然沒甚麼力氣,但還是很投入,」李安坦承,「就是拿這部片來休養生息。」過去他總無所不用其極要把演員的潛能逼發出來,看到他們最精彩的一面,這一次,他卻一度因為疲累想停拍,面對演員時甚至想:「幹嘛這麼壓搾人家?」這是他從未有過的念頭。

身體的狀況,迫使李安不得不放鬆,沒想到,這反而讓他找回渾然天成的手感。「斷背山」讓他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華人世界有史以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