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小孩食物過敏愈見廣泛?

A+A-

有人會對花生、蠶豆、奶或蛋等食物有過敏反應,最近甚至連芝麻,亦被列入可能致敏的食物之一。於倫敦國王學院從事小兒過敏研究的 Alexandra Santos 博士便指,現時全球兒童對食物過敏的問題,比以往更嚴重。研究人員正努力找出當中原因,並設法應對。

本年 10 月,兩名英國少年分別因進食含芝麻花生食物後產生的致敏反應而死。8 月時,一名 6 歲澳洲女童則因對乳製品食物敏感,成為西澳洲第一位死於食物過敏的人。Santos 表示,數十年來,西方過敏個案的增加尤為明顯,她指英、澳兩國分別有 7% 及 9% 的兒童受食物過敏影響。比較成年人,整個歐洲則有 2% 人有食物過敏問題。

Santos 補充,過敏人數的增加,取決於食物及患者的生活地點,而過去 30 年,生活在工業化社會的人更容易變得過敏。在 1995 至 2016 年間,英國對花生過敏的人數便增加 5 倍。倫敦國王學院對約 1,300 名 3 歲兒童的研究顯示,2.5% 幼童現有花生過敏。澳洲情況或更嚴重,9% 的 1 歲幼兒雞蛋過敏、3% 則對花生過敏。

同時,Santos 認為過敏人數的增加,並不單因為社會比往日更關注所致。西方生活模式中食物或其他過敏數字上升,相反,發展中國家的過敏數字比較少,即使發生,亦更傾向在城市人口中反映,而非農村。以移民為例,有研究表示移民人口在抵達新國家後,會較當地的主流人口更健康,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健康差異會消失。甚至與原籍國相比,移民會有更高的哮喘及食物過敏患病率,進一步說明環境因素的重要性。

食物過敏目前並沒有歸納出單一的解釋,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有一些理論闡述。其中一項,指向衛生的改善,反而令過敏數目上升。由於兒童在更衛生的環境成長,是以較少寄生蟲感染,寄生蟲感染卻常與過敏症相同的機制來發生。由於人體免疫系統不用對抗太多寄生蟲,便轉向對抗這些本應無害的食物。而過敏正是免疫系統對某種物質產生反應的結果。

另一套理論是缺乏維他命 D。維他命 D 有助維持免疫系統健康,使人們不易過敏。但現時世上大多數人口,均沒有獲得足夠的維他命 D,甚至受陽光照射的時間亦減少。在美國,有指缺乏維他命 D 的比例,在十多年來便增加近一倍。

過敏測試程序。

較新的「雙重過敏原暴露(dual allergen exposure)」理論則認為,食物過敏的抗體反應,可能由皮膚接觸引起,特別是患有濕疹的嬰兒,最初通過皮膚與食物接觸,最終導致食物感染。根據這個假設,假如孩童不進食花生,但仍然在生活中接觸花生,便可能更容易產生花生過敏。相反,若於孩童戒奶時期,讓其進食相關食物,則反而可起「免疫耐受(induced tolerance)」作用,防止過敏。研究亦表明,自出生起經常吃花生的 5 歲兒童,其花生過敏率減少 80%。

以上解釋只是理論階段,未得到充分支持。目前倫敦國王學院便研發出新一套血液檢測方式,證實可準確診斷花生過敏,有望在未來幾年推出。假如關心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任何食物過敏問題,最理想的做法還是以科學檢測確定,並尋求醫生治療。儘管在檢測中發現任何過敏問題,亦總比不瞭解自身狀況,某天吃錯食物要來得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