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百年傳統,日本銀行業逐步棄用印章

A+A-
日本自有現代銀行體制以來,都沿用判子蓋章的習慣。圖片來源:TOSHIFUMI KITAMURA/AFP/Getty Images

日本銀行業終於開始放棄它們其中一個最古老的傳統行規。

過去,日本國民在銀行開設賬戶或提取資金,都規定要使用個人印章,即所謂的判子。從日本幕府時期開始,判子被沿用至今,但礙於技術層面沒太大演進,已跟不上今日的金融科技革命。日本有部分大型金融機構逐漸醒覺,如今正改革體制,試圖摒除文件工序,提高效率,跟這個久遠的傳統分道揚鑣,迎合年輕一代。

早於日本鎌倉時期(公元 1185 至 1333 年),判子已經從中國傳入日本,當時主要被大名和幕府政權機關所使用,並稱為「印鑑」。其後,在江戶時代(公元 1603 至 1868 年),判子開始廣泛應用,到了 1873 年,判子已被視為官方文件上的法律證明。因此,日本自有現代銀行體制以來,都沿用判子蓋章。

不過,日本銀行業採用判子已近兩個世紀,相關規定一直被指費時失事,彭博社引述日本倉敷市的建築工人白石知之指出:「為了在分行提起現金,就要拿著判子,還要填文件,實在花太多功夫了。」同樣,在川崎一家工業零件生產公司任職的吉田美南則表示,希望工作中使用判子的情況能夠盡量減少。以她自己為例,付款給供應商之前,還要先帶著公司的判子到銀行,才能處理轉賬申請,「我只覺得它欠缺效率。」

如今,日本三菱金融集團(MUFG)旗下銀行正式宣佈,不再需要客戶在辦理業務時提供判子或存摺,並試圖改革其分行網絡,期望使用平板電腦和視像櫃台,取代傳統的一排職員櫃台。最終目標是協助客戶適應數碼平台,以便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電子設備,處理更多銀行業務。MUFG 預期,到了 2024 年,設有傳統櫃台的分店數量會較現時減少一半。

此外,在 MUFG 之前,日本金融集團理索納控股(Resona Holdings)去年開始亦允許客戶在不需要提供判子的情況下,於旗下約 600 家分行開設戶口。

日本銀行業陸續數碼化,如今亦得到首相安倍晉三的支持,政府甚至已草擬法案,以便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政府服務。但如彭博社所指,要贏得日本官僚機構的幫助,事實上並不容易。MUFG 銀行業務部門主管小倉譽之透露,MUFG 花了兩年時間才能成功說服 450 個地方政府,開始採納電子緻稅。

日本銀行業採用判子近兩個世紀,相關規定一直被指費時失事。

然而,在日本社會的官方意識上,判子始終是源遠流長,用來核實身份的指定工具。無論私人小企簽訂業務合同,抑或結婚和買賣樓宇等個人用途,始終都需要使用判子。如今,日本國民通常會使用三種不同類型的判子,一種是需要註冊,用於購買房屋等主要合同的實印,另一種是銀行交易的銀行印,還有一種是日常生活作署名付費等用途的認印。

判子的成本亦有高低之分。最便宜的橡膠製判子,甚至可以在普通 100 元商店購買。但較為精細的判子,通常都是用木頭或牛角手工雕刻而成,價格可超過 20,000 日元。

彭博社引述於東京上野經營印章店的第四代店主福島惠一示,如今會買判子的顧客,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傳統的日本父母,他們通常會在子女成年後,為孩子購買一個手工製作的高級判子;而第二類,是買作手信的遊客。但福島強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會在很多場合需要用到判子。」

事實上,作為一種常用手工產品,全日本的判子製造業規模不小,年產值約為 15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