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安全距離感

A+A-
被指控對女性作出不當身體接觸的前美國副總統拜登回應事件時,稱自己日後會謹記尊重個人空間。 圖片來源:Alex Wong/Getty Images

人與人之間安全距離是多少,從來都沒有絕對準則。有些人成長的文化背景中,就是沒有太多距離意識,但有些人天生就是怕他人亦步亦趨、步步進逼。距離如果拿捏得不好,就容易令人覺得不適,更可能惹禍上身。近日前美國副總統拜登被多名女性指控「行為不當」,但拜登認為自己只是純粹握手、擁抱、示好,表達支持及安慰,並無其他意思。「紐約時報」為此專文探討安全距離問題。

如何定義適當的身體接觸,以及個人空間界線?在 60 年代,美國人類學家 Edward Hall 根據歐洲、亞洲及其他地方作實地工作,找出有關社會空間的基礎知識。每個人都為自己給親密朋友及家人,保留了一個約 46 厘米的區域,稱之為「親密空間」。由 46 厘米到約 1.2 米的「個人空間」,則開放予熟人及同事。而陌生人或新同事的合適距離從 1.2 米到 3.7 米,為正常的「社交空間」。

保留與他人的距離,與人類大腦發展的空間安全感有所關聯,在感到他人越界時,能察覺威脅的大腦區域,像杏仁核等,就會自動啟動。除生理反應外,人與人之間可接受的距離,也因個人及文化背景而異。像南美國家如阿根廷及秘魯,允許陌生人接近,社交空間是 61 厘米。而在個人經歷上,曾受騷擾或暴力對待的人,可能會更在意人際距離。

能否觸碰他人,也要視乎與被觸碰者的關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家 Dacher Keltner 說:「觸碰是情感的基本語言,這是最令人放心的溝通方式之一。從正確的人身上得到擁抱,或鼓勵性的拍肩,比緩解焦慮的言語更有力量。」戀人或朋友的小動作,也會對大腦及身體產生強大的影響,令人立即減少身體壓力徵狀,並能啟動遏制恐懼和焦慮的大腦區域。

維珍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心理學家 James A. Coan 與團隊曾作牽手如何影響受試者對電撃威脅反應的測試。在 2017 年的一項研究中,由 Coan 及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Karen Hasselmo 帶領的團隊,招募了 110 名不同背景的男女。每個人分別安排與熟人,如配偶、情人、朋友,以及陌生人同坐及牽手。

測試中,受試者要接受磁力共振掃描,以及輕微電擊腳踝部分,以測量了每個受試者在幾種情況下的生理痛苦,以及大腦活動水平,情況包括握住朋友或伴侶的手時、握住陌生人的手時,以及獨自面對電擊時。Coan 說:「關於與另一人牽手的最主要發現是,受試者牽熟人的手時,對電撃威脅的反應要少得多,而與陌生人牽手則沒有效果。」

任何文化中,來自情人、朋友的觸摸,大多都是令人愉快的,而允許陌生人觸碰的,最多就只有手部,其他地方是禁區,一旦觸碰會被視為莫名其妙或冒犯。受觸碰的感覺因人而異,有些人對來自非親密關係的觸碰,會覺得不舒服,但有些人卻視之為一種安慰。有些人會從觸碰他人以獲取彼此之間的聯繫,但問題在於他們難以拿捏何謂具入侵性或粗暴的碰觸。所以在還未熟絡時,似乎應先保持安全距離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