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種鴉片是個好主意?

A+A-
圖片來源:adoc-photo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現在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鴉片戰爭是一場貿易戰,其實當年的清朝政府也不是不知道,並沒有因為「天朝上國,物阜民豐」的心態拒絕對外貿易,甚至不覺得鴉片是毒害國民的不義象徵,有必要提起一個幾乎被歷史遺忘的人物:許乃濟。

許乃濟當時任太常寺卿,大概相當於今天的食物管理局,所以他可以就鴉片這件事發言。許乃濟是當時反對禁煙的代表,1836 年,他上了一份長篇大論的奏摺,開門見山便將鴉片按照中國傳統,定性為藥物,可以提神、止瀉、辟瘴(大概是去濕熱的意思)。

用今天的眼光看,這份奏摺可說是切中要害,他非常清晰地算出了一筆賬:根據三種鴉片的不同售價,清朝一年流失 1,000 萬兩以上白銀;而在乾隆的時候,清朝的海關對鴉片徵定額關稅,每 100 斤交 3 兩白銀,另收估值的比例關稅 2 兩多。根據道光時候最貴的鴉片「烏土」每 100 斤售價 560 兩白銀,這個稅率大概是 0.9%。

因此,他主張應該恢復關稅,相信洋商也樂意接受,因為他們行給清朝官員的賄賂,其實高於關稅。

不但恢復關稅,還應該自己種鴉片,他以明朝從菲律賓引入「淡巴菇(Tobacco)」到自行種煙草為例,指中國「土性平和」,種出來的鴉片毒性小,賣得便宜,對煙民造成的傷害也不會太大。當然,他提出一個極富爭議的觀點:即吸食鴉片的人,都是「游惰無志」,渾渾噩噩的人;另外吸鴉片有減壽之虞,只不過,當時中國人口還在上升,所以這些人口的流失,影響不大;但是白銀的減少,不可不「大為之防,早為之計」。

朝廷怎麼會嫌錢腥,但為甚麼沒有採用呢?因為明知這個關稅收不上來。

地方官員必然竭盡全力弄虛作假,即使關稅很低也沒有用,因為都在負責官員手裡,可以任意變動。直到赫德來華,在上海成立海關總稅務司之後,稅收才變成可行的政策。

1839 年,林則徐銷毀鴉片。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其實,包庇鴉片走私、收受賄賂的地方官紳,和已經熟悉中國官場的洋商(除英商之外,還有美國、葡萄牙等),都知道林則徐禁煙是一面幌子,犧牲的只是人微命賤的走私犯而已。不料遇上一個真正講道德的英國領事義律(Charles Elliot),此君堅信鴉片貿易不道德,同時要求中國開放市場,對林則徐這套掩眼法不以為然,才有了後來的戰爭。

許乃濟的論奏,於道光皇帝是對牛彈琴,他很快就被革職。但他主張種鴉片賣錢徵稅,卻得到馬克思的讚賞。馬克思還是比較乾脆誠實的,他渾無道德包袱,但是今天西方許多主張大麻合法化的政客,還要用人權、自由甚麼的理由為自己開脫,就比馬克思虛偽多了。

許乃濟最惹爭議之處,是他對癮君子的態度:隨他們自暴自棄,看似冷酷無情;但他又考慮到中國自產的鴉片毒性弱、傷害小,也算心懷慈悲吧?

真正引人遐思的是:如果許乃濟的主張,得以實行,會不會避開鴉片戰爭?但是從自制力這個性格特點來看,估計癮君子的人數將以幾何級數倍增;如果本土鴉片利好税高,朝廷必然會鼓勵大家種,那又成了甚麼世界?

證明,大清終於遭到迎頭痛擊,是躲不過的;而香港也總是要誕生的。

用放大鏡看歷史,好像充滿了偶然因素,譬如許乃濟這個 Alternative,令人耳目一新,似乎有機可趁;但是用望遠鏡看,這個 Alternative 是假象,也是絕路。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這樣的話,心裡會不會好過一點?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