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九空變創意空間,去除銅臭才是起死回生之道?

A+A-
Empty Shop 所在的街道。 圖片來源:Empty Shop/Facebook

邊境新田購物城開業已一年多,仍是十室九空。自今月起,營運方決定不再為租戶提供免租優惠,並計劃轉型為菜市場,大部分租戶決定離場,購物城將更為凋零。反觀英國各地的丟空店舖,最近就成為創意空間。計劃一石幾鳥:有需要人士可以低廉租金承租「吉舖」,店鋪則不用長期空置造成浪費,更有望帶旺門可羅雀的地區。「衛報」最近就訪問了幾位為傳統商業區帶來創意的負責人,了解這些店舖如何助人自助。

根據倫敦最近一份關於空置空間的報告,超過 2 萬個商業單位,已空置至少半年,而有 1.1 萬個已經空置超過 2 年。「吉舖」在浪費空間,另一方面則有人極需要空間發展。英國由此開始出現「並生空間(Meanwhile spaces)」—— 使用臨時合約,讓社區團體或個人入主空舖,並在規定時間內離開。

基金會 Meanwhile Foundation 董事會受託人 Jessica Tsang 表示,除了藝術家,他們還為從事傳統工藝的人士,以至科技企業、慈善機構等提供發展地方。基金會更提供生活區。在修適士的希斯汀(Hastings),廢棄建築 Rock House 已變成了集商業、慈善機構及公寓於一身的混合地帶,租金固定在該地區收入中位數的 30%。該會現正眾籌,計劃在希斯汀的 Observer Building 施行類似計劃。

最近,英國當局與 Meanwhile Foundation 及社企 Meanwhile Space CIC 推出項目「Open Doors」,旨在將並生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開放商店區空舖,讓不同機構租用。Tsang 說,到目前為止計劃已收到 28 份申請,其中包括支援露宿者的慈善機構、想要為尼日利亞工匠提供工作空間的僑民組織,還有一個希望為慢性痛楚患者舉辦定期聚會的團體。

談話店

哈特爾浦(Hartlepool)的 Church Street 區域即將進行城市重建。該地 19 世紀中期的建築物具有豐富的航海歷史,但現時已停止對外交通往來,令業務減少,建築物隨之空置。非牟利藝術組織 Empty Shop 的 Nick Malyan 及 Carlo Viglianisi,應社會慈善機構 Tees Valley 的 Great Place 計劃邀請,搬進了一個期限至夏天的場地,其前身為電器商店改成的辦公室,已空置了 18 個月。

Empty Shop 是一間創意「談話店」。人們可以在此分享想法、講述故事,並與創意人士聯繫,更推出藝術家駐留、展覽及插畫節等活動。Malyan 說:「這立即為該區注入了一些生命力,但我們需要注意,不要出現藝術洗滌或高檔化。我們所做的工作扎根於社區,為該地區的藝術家及年輕人提供平台。」

精品店

Lily King 雖然夢想自己擁有一間商店,但難以實行:「我甚至沒想過以正常的商店街租金,及類似水平租用商店,因明白我在經濟上無法生存,壓力會很大」。不過,她透過社企在倫敦西北部威爾斯登綠地(Willesden Green)建立她的精品店 Queen’s Parade,在這個繁榮的地域,提供從藝術品到薰衣草口味的朱古力等不同商品。該建築物的業主公司 Metro Textiles 決定縮小其非洲印花布料店的面積,騰出一些地方,成就她創業夢的基石。

攝影店

SAZ MEDIA 3月底時正在裝修。 圖片來源:SAZ MEDIA/Facebook

曼徹斯特正花費 10 億英鎊進行重建,同時,當地委員會利用史托港(Stockport)的 Merseyway 購物中心內的空置單位,提供一系列有趣項目。為青少年提供攝影工作坊的社會企業 Saz Media 就進駐其中。創辦人,攝影師及電影製作人 Sara Auty 希望與弱勢團體分享相關技能,帶領他們在攝影這個由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主導的行業中工作。Saz Media 還提供商業服務,包括婚禮及品牌攝影,以提供資金予外展服務。她說:「我們自開業以來,便一直支持社會中部分最脆弱的人,例如殘疾人士、精神病患者,或經歷過社會隔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