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腦閉塞了,所以這個題目,其實是用來提醒自己的。
朋友每星期都要到中國工作,他是設計師,但是需要駐守工廠。他堅持不住在工廠,每星期週末都要回來香港,廠長跟他說,你留在中國,慳錢慳力,在工廠食住都不用錢,不是更好嗎?設計師說,這裡只有四面牆、機器、工人和工人,根本沒有創意的環境可言。廠長不明白,你設計衣服,又不是來度假,為甚麼這樣說?
廠長、Sales 屎、辦公室的人,都不會了解,創意不單止在腦內發生,還有因為環境衝擊而成。把畢加索關在牢內,我想他也畫不出甚麼東西。
可是總是有些人(通常是利字當頭的同事)都想要箝制 Creatives,「佢又掛住發白日夢啦!」「都唔知去咗邊度玩!」,甚至有些公司發明,Creatives 都要返九至五。好在我沒有返過那些工,而好老實,在香港叫自己做 Creative,其實有時心裡有愧,不過也是打工仔,寫字的時候就是文字機器;當食物造型師的時候,就是客戶經理;大部分時間,也不過是個銷售員,推銷自己的鬼主意、眼界、時間,不敢想像自己是如何有「創意」,怕被人冠上藝術家之名,扮晒嘢、有脾氣、冇咩錢。
無論如何,不認不認還需認,我確實是在做創意的事情。
如何可以營造有創意的環境呢?其實每個人也不一樣,有些人必須要把環境整理、整潔,才可以開始工作;有些人喜歡在亂葬崗,躲起來創作;有些人喜歡早上、喜歡晚上、喜歡不眠不休地創作,每一個人的節奏都不一樣。
我覺得最好附近有一些有啟發的事情,比如山水、公園、博物館、美術館,能夠刺激觀感的東西,或者放鬆心情的環境,工作台上有一些參考書籍,可以借鏡,可以抖氣,可以從熒幕跳到紙上,轉換創意模式。每天在白光燈管的辦公室裡,能夠想像出甚麼驚天動地東西,還不是看著那個 Pinterest。創意其實不是從 0 到 1,也是從文化中取經,太陽底下無新事,創作通常都有根有據,時裝喜歡向藝術借鏡,音樂又會向詩歌取經,交叉感染,如果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根本不能去看其他東西再創造。
擔當自由工作者剛剛好 3 年了,今年終於得出,創意效率平行的 sweet spot,我覺得最好的一天是這樣:
- 7 am:起床,馬上工作,最好寫文,這時候最清靜,沒有電話、WhatsApp,也沒有雜念
- 10 am:休息一下,吃早餐,簡單的就好了,牛油果多士、水果、烚蛋,或者一個拌麵,不能夠吃太飽,否則飯氣攻心,不能工作
- 11 am:繼續寫稿、覆電郵,開始有人打電話給我
- 1 pm:休息一下,去游泳,午餐時候,泳池人最少
- 2:30 pm:做一些不用坐在電腦前的工作,比如整理資料,比如採訪,比如電話跟進各項工作,或者打理自己的事務,比如去銀行。中間吃一點水果,或者小吃,again 不吃太多,以免眼瞓
- 6 pm:走路回娘家吃晚飯
- 7 pm:飯後,可以跟進未來一星期的工作、收拾家居、看書看電視,總之不看電腦
- 11 pm:睡覺
這樣就是我完美的一天,創意與效率兼備,可惜這樣的日子其實並不多,比如今天就不是這般完美……